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吴晓波:“蜕变”期来临,中国将有更多“隐形冠军”企业崛起!

发布时间:2017-06-12 17:35 浏览次数:103次

1241401875.jpg

教授名片:

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


研究领域:创新管理;全球化制造与创新战略;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包容性创新;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等。



创新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近几年,这些成为了从官方到民间讨论和展望中国经济的“热词”,当然也是各界思考中国经济前景与方向的映证。


浙江大学也是其中之一,在日前举办的浙江大学全球创新创业论坛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在双创教育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他称,浙江大学注重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还用一系列案例、数据以及校友们的创业项目,说明了浙江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成就,如ITP(创新创业强化班)、浙大校友创业大赛、全球创业管理硕士项目、硅谷创业实验室、绿色浙江等。



此外,吴晓波院长还就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专访。


“专访现场”


第一财经:李克强总理日前提到《中国制造2025》绝对不是光指大企业,而是涉及很多小企业,并将中小企业摆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突出位置,对此,你如何看?


吴晓波: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制造新境界,以高素质、高技术、高互联的社会网络和高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主力军;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天生全球化”中小型企业正在涌现。


正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碎片得以瞬间整合,令研发工作不再仅仅集中于大型企业的研究院所,过去企业的集中式体系正在被分布式体系所取代。由此而形成了新的、有更多更广泛的中小企业互联共创参与其中的创新生态体系。可以预见,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型企业继续扩展的脚步不会停歇,而小微企业的创新作用将会以更快的步伐活跃起来,并快速地联动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是智慧制造,而智慧制造最大的特点是形成高度动态自治自洽的分布式体系。以浙大校友的创业企业为例,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其中不乏众多跑在前沿的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中小型企业。


如,由浙大管院学生与光电系学生共同创新的3D成像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精准成像并测距,对于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产业将发挥突破性的作用,引起了全球著名大企业的关注(如谷歌等)。诸如此类以原创性新技术为基础、由新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年青人推进、在开放式平台上进行创业的例子在浙大不胜枚举,尽管其规模较小,但是将成为新一轮智慧制造体系中日益重要的生力军。


第一财经:目前经济领域改革,虽然一直在推动,但成效似乎不十分乐观,你认为阻力主要在哪?如何克服?


吴晓波: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阻力”,中国目前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是尽快进入新的发展范式,即创新驱动,而不是上一轮的要素驱动。这不是延续式进步中的“阻力”,而是一次质变!在这一蜕变化蝶的过程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原有要素驱动范式下的成功企业将被否定,原有发展模式下的管理体系在新的发展进程中将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会被加速淘汰。


这一过程犹如“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即原有的有效资产将迅速衰变为无效资产,而新的有效资产的创新、创造将迅速接入替代;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其代价是快速否定众多原有的“好”东西。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必须度过。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


对于这一范式转变的过程,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把它看作金融问题,或看作经济系统降速运行的问题。而我们从创新管理的角度看,新的范式不是过去的线性延续,将会是以技术创新族的涌现,打破产业边界、地域边界、资源边界,进而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对未来抱持乐观的态度。


此外,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当我们在谈论供给侧改革时,不仅要关注供给侧的创新驱动,更要清晰地看到需求侧正在发生的变化。202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中产阶层国家,将有更多的人们愿意并有能力为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中国即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需求侧的进阶升级以及供给侧的动能转换则为其营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财经:你认为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理由是?


吴晓波:社会上把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更多地看作是金融体系、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但我认为,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我们需要摆脱一种观点,即有钱就有能力、有技术、有竞争力。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力是在竞争中通过持续的管理改进和创新而培育起来的,这需要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是内因,GDP、人均收入都只是表象指标,是结果而非决定性因素。我的信心来自于中国已经崛起了华为、联想、美的、海尔等一大批竞争力强劲的一流全球化企业,更有一大批如海康威视视频安防、双环传动齿轮、海天注塑机、大疆无人机等更多踏踏实实的全球隐形冠军企业。


当下,中国的管理学院/商学院需要承担起培养与引导的责任,深入企业,将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提升为能够影响更多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更新上一个范式下的旧管理体系,学习新经济范式下的非线性管理体系,切实升级企业的管理能力,以脚踏实地的创新,助力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