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名家荟萃的《百家讲坛》舞台,为什么两次选上这位浙商 | 校友

发布时间:2018-05-15 10:14 浏览次数:194次

同学风采


同窗相辅

共闯风云

在这里,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故事





历时一年多,走访了20多个城市、50个博物馆,阅读了50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不停地寻访、追问、思考,最终形成10万字讲稿、6集节目浙江省丝绸文化研究会会长、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大EMBA校友李建华将再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这一次的主题,是“丝绸之路话丝绸”。


1526437486195398.jpg

李建华

浙大EMBA校友

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百家讲坛》创立18年来,李建华是惟一一位企业家“讲师”。4年前,他为全国电视观众解密《红楼梦》的丝绸故事。


如今再话丝绸,恰逢“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一周年。穿越雄关漫道,亲眼目睹千百年前的丝绸珍品之后,以“一个丝绸人”为标签的李建华,一路走来有什么样的感悟?


6件难得一见的丝绸珍品


几千年的时光,浩如烟海的史料,波澜起伏的中外交流历程,丝绸之路的故事要怎么讲?


在此次历时一年多的丝绸之路探寻中,李建华一路向西,走访了丝绸之路沿线的20多个城市,先后到访法国吉美博物馆、日本国立京都博物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陕西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法门寺博物馆等丝绸之路上数十家机构。


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并与各行业的专家不断交流之后,李建华选了6件丝绸珍品,来讲述丝绸之路的故事。


这六件珍品分别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汉“五星利东方”织锦护膊、隋朝的四天王狩狮纹锦、法门寺出土的5件蹙金绣丝制品、敦煌藏经洞绢画、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绢本《百骏图》。每一件丝绸国宝的背后不仅仅是高超的纺织技术,更是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历史。


事实上,当李建华一年多前提出重走古丝路的想法时,听到了许多反对之声,比如“太费时、太艰苦、无用功”等等。但对于这位从1980年学习丝绸专业并研习至今的学霸来说,丝绸是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领域,梳理丝绸文化,围绕丝绸将丝路说透更是他的责任所在。


这次重走丝绸之路,难点重重。理科出身的李建华,这一次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边寻访,一边潜心研习中国历史,更要针对每件丝绸国宝,从织造技术、花纹图案、创作背景来寻找时代和丝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当然,严酷的自然环境也是挑战之一。


李建华说,在烈日炙烤和狂风肆虐中,支撑着他的是对丝绸文化的热爱和对丝绸文化传播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180516102211.jpg


一部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史


自西汉张骞、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以来,中国逐渐向西开辟出一条以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等地,到达西亚、中亚、地中海地区,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第一次将这条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成为覆盖其所及之处商业贸易、宗教文化、知识技艺、艺术文化等社会交往的交通网络,促进着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的交流。


李建华通过重走古丝路,以丝绸为载体,解析丝绸之路对丝绸织造的影响,透视丝绸之路对那个时代的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影响,从而窥测丝绸之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脉搏


微信图片_20180516102215.jpg


在李建华看来,至美至贵至柔的丝绸,就是止息纷争、化解矛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智慧。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运往世界各地,而各国的物产也经由丝路传入中国。仅以农产品为例,胡椒、胡萝卜、西红柿、葡萄、玉米等都是经由丝路传入中国的。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李建华说,“丝绸之路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共享的精神,我们不是通过丝绸之路行销自己的产品,我们是通过丝绸之路来互利、互通、互惠,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各国平等往来。”


丝路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共享的精神,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与丝路精神一脉相承。


一条展现大国实力的通路


2000多年以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商人一直在走“丝绸之路”,脚步却从不轻松。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走一趟丝路要穿越高原、峡谷、原始森林、草原、沙漠戈壁乃至“死亡之谷”罗布泊,要经历雪崩、泥石流、沙漠风暴、野兽袭击、土匪抢劫等生死考验。


但除了物理条件上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实力。只有国力强盛、国家治理有方,丝绸之路的顺畅通行才有保障,中外交流才会绵延不绝。


李建华在节目的第五集,讲到三国时期的敦煌太守仓慈的故事。当时,魏、蜀、吴三分天下,西北边郡敦煌失去管理,成了法外之地,豪强恶霸横行,来往的商人饱受敲诈勒索,不得不中止贸易,繁荣的丝绸之路一度车马冷落。曹魏统一北方后,公元231年,仓慈临危受命,任敦煌太守。他上任后一改前任姑息退让的作风,迅速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减免赋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和打击豪强,伸张正义;抚慰各方商旅,许诺一定保护他们的利益。远避的商人们看到社会秩序的好转,又重新回来了。敦煌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丝绸之路再次畅通,比以往更加祥和。仓慈逝世后,敦煌百姓和西域各国商人纷纷举哀。


1526437567351139.jpg


“国家强,丝路才会通;丝路通,国家会更强。”今天的丝路是有形的路,更是无形的路,体现着中国的大国自信和国家实力。李建华说,只有开放才能强大,这是此次重走丝绸之路、讲述丝绸故事时,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艰辛的路,但惟有艰辛才有价值。”李建华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不要害怕困难。做企业,遇到困难是正常的,要创新,难免会遇到挫折和打击,但就像千百年前人们走丝绸之路一样,信心、勇气、希望,前所未有的开创精神,让人不断地战胜各种挑战,一旦走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资料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