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不破不立!浙大这所学院如何“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18-11-30 10:53 浏览次数:79次

截至今年10月2018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第一轮确认工作结束,全校大类招生的116个专业中,有多个专业第一志愿报名人数未满专业容量,而管理学院的三大新本科专业第一志愿报名人数均超过专业容量,并将以最高1.5:1的报录比进行专业确认。


管理学院的专业爆满缘起于学院自2017年9月启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次专业调整也是管理学院在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背景下的必然动作。“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围绕人才、学科、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精准配置资源。”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学校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05.jpg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拓展生源和人才质量提升空间,培养“有理想、有境界、有品格、有才华”的“四有”学生, 育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形成具有浙大和管理学院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品牌……管理学院本科专业改革开启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征程。



“新专业”变身“宽学科”


此次专业改革,管理学院将原来的八个专业调整为三个,大胆“砍”掉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又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萃取,最终优化为工商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学位项目。


事实上,为了解决学科发展差距较大、专业设置过于细分、培养特色不够清晰、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管理学院的改革动作早早起跑在学校全面改革的“发令枪声”之前。


与早些时候学校削减学科点一样,管理学院此回“专业瘦身”的目的是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育成大口径培养、多方向出口的新型一流本科人才。然而,如此大刀阔斧的专业整合,管理学院仍是全校范围里的先行者,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探路者


管理学院此次专业整合,一部分动因是现实因素所致。有的专业招生不理想,尽管前些年学生就业表现不错,但近两年首轮专业确认均无法满足容量;还有的专业不符合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虽是当下的热门专业,但经过调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基本没人干本行,专业与市场脱节,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没兴趣,这样的专业也必须“开刀”。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10.jpg


经过调整后的三大新本科专业,数量不多,内涵却不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宽”。


改革后的会计专业不再是狭隘的传统会计,而是整合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内容的“大会计”学科,面向公司金融和大会计人才开设课程,该专业培养的是融合公司金融和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虽然沿用了原来的专业名称,但内涵却宽了很多,囊括了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时代大数据科学背景下的诸多新兴学科与专业领域


新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是今年招生时最让管理学院担心的,原因是怕学生不理解专业内涵,选专业时受到阻碍。“我们的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面向企业管理的创新创业和领导力人才,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管理学院院长魏江认为,工商管理应该是人才、营销、市场、创新创业、运营管理、财务等一系列内容的集合


“我们本来希望专业名称也调整,因为现有的专业名称设置落后于实践、落后于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受到教育部现有专业目录的限制,我们仍采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名称,但内涵已经全面优化。要想培养一流本科人才,我们必须做出改变。魏江说。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14.jpg


“一横两竖”延伸“新思路”


对管理学院来说,此次专业改革不是一个物理动作,而是全方位调整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后的一次化学反应。


管理学院学生毕业后更愿意直接工作或是读硕士,很少有人愿意读博,这是就业好的专业普遍面临的情况。“浙江大学的本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对于这样的好苗子,我们应把他们培养成为引领中国发展、嵌入全球的高素质人才,浙江大学的本科生培养目的不是为了就业”,魏江说,“对管理学院来说,希望引导学生深造,培养更多研究型人才。”


“我们的本科专业改革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对‘三个一流’的最根本要求。”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朱原道出了专业改革背后的破立之道。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18.jpg


“知识宽厚、能力卓越、素质优良、人格健全”,在浙江大学育人理念指导下,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更加凸显商学+人文+科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学院定下了“一横做基础,两条腿走路”的培养思路。“一横”代表知识面,通识教育被视作管理学院本科专业教育改革的基石。“两条腿”则是指专业基础和科技素养。一方面让本科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能够洞悉一个领域或方向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另一方面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增强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等科技素养,用科教融合的方式加强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22.jpg


“一流大学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改变世界的勇气和行动。”管理学院坚信,要通过全方位的视野,让学生有境界、有理想、有气魄去改造世界。比如,管理学院鼓励学生创业不是去开公司,而是要用技术创业带来产业创新,改变产业规则,助推产业、社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


“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这既是管理学院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此次本科专业改革行动中雷打不动坚守的原则。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26.jpg


“强师资”搅活“大池塘”


师资是教学的核心。本科教育改革中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问题是:谁来为本科生上课?


管理学院的答案是:让最优秀的教师主讲本科课程,由学科带头人担任本科生班主任


把最好的教师资源送到本科教育中去,管理学院这一动作走在全校前面,也走在全国高校前面。为了推行改革,管理学院制定了“1+M ”改革方案,即1个规划和M个配套政策。从2018年初大讨论开始,学院用了大半年时间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真抓实干,强力推进。


比如,为了破除“严格的老师评教得低分”的情况,学院改革评价机制,用制度保障拉起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的准线。管理学院还狠下决心,将本科生课程授课酬金提高到原来的三倍,并在院内形成“三好老师”文化,老师们既不需要申报,也不需要填表,全体师生和评审委员会以实名制,每年评出好教师、好学者、好员工。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34.jpg


管理学院也对任课老师设置了“高门槛”,规定教师上岗前必须完成规定学时的教学能力培训,并将其作为晋升的基本要求,通过内训和“一对一”结对等形式,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能力。


当然,管理学院也没有放松对课程的要求。开展集体备课,先试讲,再评价,把课堂的“入场券”交给课程组长,把教学项目管理的权力交给专业主任。对于因课程体系改革而被取消原有主讲课程的老师,管理学院帮助他们揉进新的课程中去,同时融合MBA、博士生项目等平台推动教师转型,拓展教师发展的新通道……想尽千方百计,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改革搅活了全院优质资源的“大池塘”。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41.jpg

“三好老师”颁奖现场


随着本科专业培养改革的一步步推进,管理学院正在尝越来越开放全面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比如,为本科生继续完善23门全英文课程,开展特色国际合作,实现本科生百分百国际交流,与世界一流商学院进行输送深造;尝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加紧密的结合融入,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管理类人才……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45.jpg


今天,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改革探索的成功经验已经扩展蔓延至更多院系,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出更多思路,也为浙江大学迈进世界一流行列提供了更多可能。




“改革就是往前走。”管理学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微信图片_20181203105851.jpg管理学院新大楼(在建)





本文作者:樊畅

来源:浙江大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