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同学丨刘启芳:在公益中寻找有温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03-02 07:00 浏览次数:0次


刘启芳  浙大EMBA新阶层班学生

身份/吉青·吉心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长城广联(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星座/巨蟹座


文|季韬·图|陈中秋


人物小传

V

作为“吉青·吉心工程”志愿者负责人,刘启芳刚刚荣获“2015年度CCTV全国三农公益人物”奖。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她和所有吉青·吉心工作人员的倾力投入下,已经让来自吉林省的2500余名农村贫困心脏病患者得到了免费救治。被救治人中最小的患者只有9个月大。同时她也被评为2015年“感动吉林”人物。




冬日,一个寒冷的夜晚,刚上完浙大EMBA课程的刘启芳给我发短信,问需不需要先开始采访,她可以推迟晚饭时间。这符合她一贯的作风,总是先为别人考虑。


接着,一顿饭的时间,穿着红色羽绒大衣,黑色小礼服,刘启芳踩着轻快的步子如约而至。


采访前,我做过一些功课,但纸面的词语和故事,都不及本人坐在面前娓娓道来更有力量。


这是一个在物质上似乎什么也不缺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除了物质似乎什么都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主流的价值观应该怎样?无论如何,应该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并经得起推敲和沉淀。


而她的故事赋予我们对价值观更多的推敲。一个北京人,三岁多孩子的母亲,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她个人筹到到账善款1000余万,救助心脏病患者超两千人。就在上周末,刘启芳站在央视舞台上,接过了沉甸甸的“2015年度CCTV全国三农公益人物”奖杯,全国仅此一位。


之所以采访她,是希望她的故事,能为这个时代提供一些向上的力量。她对公益事业的坚守,给世界带来的积极改变,正是她魅力的体现。也说明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先行者把自己和世界变得更丰富,更有爱。

 


有一种事业,有心头的温暖

两年前,刘启芳还是北京一家年收益过亿元的文化传播公司主要负责人。一次偶然的谈话,让她放下了事业,放下温暖的家,踏上了从未涉足的东北吉林长春,带头组建“吉青·吉心工程”专业志愿服务团队。


一个北京姑娘,怎么想到放下家庭,扎根农村的?回忆起来,还是当初吉林团省委副书记的一席话打动了她。“书记说他们这一年有十万人得这个病,但是就医的还不足五分之一,有大量的人在农村都没法看病。他们因病反贫,书记问能不能帮这个项目义务做包装推广,这样可以帮助这些贫困的农村心脏病患者。”


这让做文化广告公司的刘启芳眼前一亮,各种前期的宣传推广她都可以执行,也许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做这件事。


   2013年7月,北京很热,刘启芳带着孩子,踏上了前往吉林的火车,她没有想到,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就彻底改变了之后两年的人生轨迹。


“去之前我想过会很投入,但是没想到会这么投入。”


她说了一件很触动自己的事。“当时去小儿病区遇到一个小朋友,我闺女给了小朋友一块棒棒糖,小朋友收起来但没什么表情,当时我就觉得他是不是不喜欢糖。我就问他,妹妹给你糖,你不高兴吗?他说,我挺高兴的阿姨,但是我不能高兴,因为我只要一高兴就会死的。”


这让刘启芳心里特别难受。“我就想,这么小的孩子谈生死!还这么谈定。我就跟他妈妈聊天,他妈妈说生下来就有先天心脏病,因为没有钱给他医治,所以每年一到冬天经常生病。他不能特别高兴,只要一激动就容易晕倒,所以他很控制很冷静,看着很沉稳,就像一个很大的小孩。”她说,当时这个5岁的孩子就靠着墙,没有一点表情,自己闺女在边上跑来跑去活蹦乱跳,形成鲜明对比。


医生告诉她,这些孩子一旦晕倒是很可怕的,很容易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只要做了手术,就能像她的孩子一样,可以跑跳,可以玩耍。如果不治的话,只能像现在一样没有质量地生存。


“我突然感觉到,原来钱这么有用。如果父母因为没有钱,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人类的旁观者,孩子随时离开这个世界,这残酷的现实对妈妈有多痛苦。”刘启芳说,当时自己刚做母亲一年多,看到这种画面就像心扎了一样。


她想到,能不能不光是帮这个项目做广告营销传播,是不是可以做的更贴近于这些人。用一年时间,把这个品牌落地,以后就继续有人来做。接下来,她迅速筹集到第一笔慈善基金300万,而这300万想帮300个人,开始“一分钱掰成八半花”。


除了宣传,讲课,检查病区,持续在做的还有下乡宣传和义诊。她说,只有到田间地头,到农民家里,才知道他们想听什么,他们听了什么会相信,他们相信了以后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村里人又是用什么眼光看这个事。


“在整个过程当中,特别有意义的是,没想到做一件事能够救人生命。”她说,在这个项目中,看到了很多大悲大喜。虽然贫困家庭因为缺钱特别无力,却不离不弃,让你感到特别有力,这种力量足以支撑一个人面对疾病。“我参与的这种幸福,这种充实,是以前做企业体会不到的。这种东西是会记在你心里,融入到你的精神当中。”


 


有一种家教,叫做带着孩子做公益

两年,带着孩子远离家乡,刘启芳的背后有先生莫大的支持。因为担心妈妈离不开孩子,这两年,都是先生周末赶来看母女俩,他总是周五从北京坐夜班车来,周日又从长春坐夜班车走。


因为当时孩子才一岁,不能让孩子离开妈妈。“当我留下来的时候,就决定带着她,因为我感觉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许我做一些事会影响到她。我想孩子在10岁之前是很依赖我的,我不想错过她的成长。”就这样,刘启芳带着女儿,成为这个工程的第一位志愿者。


她说,很多人会觉得,我和孩子去吃苦了,其实并不是。


“这两年不带着她来,我不知道会怎样;但是带着她来,让孩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带着顺宝(刘启芳的女儿)住在医院,每天走病区串病房,发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沟通,比大人和小朋友的沟通来得更愉快更直接。”


有一个故事,会触动到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一次术前顺宝和小朋友一起玩,生病的孩子说,“顺宝,我明天要做手术了”。

顺宝说,“是uncle给你做,你别害怕,uncle会救你的”。


孩子没有直接回答,淡淡地说“我也许明天会死的,我也许明天会好的”。


顺宝就告诉他,“你不能死,你如果不死的话,你出来我送你一个黄色的棒棒糖。”


当时在边上的刘启芳很伤感,她知道顺宝最喜欢的就是黄色棒棒糖,她也知道只有孩子和孩子之间,才能有这样的对话。


而当顺宝把棒棒糖真的递给小朋友时,绝对的忍痛割爱,给之前还要咬一口,人家都拿到手里了,她还要再咬一口。这一幕让刘启芳一直不能忘记,回家后奖励了顺宝棒棒糖和巧克力,原因是“你把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了更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