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都市周报》浙大EMBA•同学 | 管克俭:人生的积分适时清零

发布时间:2015-01-14 07:00 浏览次数:0次

管克俭/ 浙江大学EMBA校友  杭州博合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永远都28岁”,50岁的管克俭总是调侃自己的年龄。


古语云,五十知天命。


为了与这样有意义的年份匹配,他左想右想,决定用一个独特的方式庆祝:参加浙大EMBA“玄奘之路112公里越野挑战赛”。他说,正式比赛的A队是参加不了了,争取作为B队走完全程吧。


那条路,传说是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在西行取经路上最艰难最荒凉的一程,八百里流沙河,上无飞鸟,下无人烟。“去年作为浙大EMBA亲友团去迎接过参加比赛的队友,非常震撼。我当时就暗暗许愿,要尝试一次。”身边朋友听了,感叹他比年轻人还不安分。管克俭笑笑,“年龄只是个数字。我不怕折腾,喜欢挑战。越折腾,离梦想的距离就越近,所以我就越快乐。”


不做一眼看到头的工作

布莱德·彼特主演的电影《燃情岁月》开头说,有些人能清楚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并按这个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

在有些人眼里,管克俭是个疯子,但在更多熟悉他的人看来,管克俭是用身体书写了一部学霸的传说。


2000年,硕士毕业工作9年的管克俭放弃了南昌某部属设计研究院副处级的工作,重新回到武汉理工大学,和二十来岁的愣头青一起攻读正儿八经的博士学位。


再也没有人帮着拎包,出入也不能再享受公车接送待遇。他和其他博士一样,每个月只能领三百来块的补贴。晚上回宿舍晚了,宿管科的阿姨照样会毫不留情地当头一顿狠批。


那一年,管克俭35岁。


转眼3年过去,快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偶然间得知杭州市政府面向全国招聘市管干部。管克俭以在读博士的身份,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入选,成了杭州市年轻的副局级干部。


正当所有人以为他会在这份精神收入很高的工作中一路向前高歌猛进之时,两年后管克俭再次大跌眼镜地勇敢将自己归零,选择下海,以钢结构博士的身份加盟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


干了3年,他又坐不住了。这一次管克俭选择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开始给自己打工。


在2015年的头上,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回忆起数次曾让家人、朋友不解的职业选择,管克俭一脸平静,“别人觉得好的工作,看上去很美,却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我每一次换跑道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眼能看到在这个位置上待30年后自己的样子,感觉没挑战了,然后,就会想不能这样下去,那么活动活动筋骨吧,动一动得了。事实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我很快乐。”


EMBA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在杭萧钢构工作期间,公司安排管克俭去浙大读EMBA。


一开始,已经有博士学位在手的他还有那么一丁点的抵触,觉得没必要。


读着读着,管克俭深挖出EMBA的乐趣,成为EMBA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房地产协会、羽毛球协会、读书会、求是合唱团⋯⋯每次活动总会出现他的身影。“EMBA已经不仅是管理课程,它更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管克俭看来,EMBA的教授团队很优秀,同学们也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在这里,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学东西。


三年浙大EMBA 读下来,他觉得不过瘾,又报名读了浙大—巴黎HEC商学院国际EMBA项目,向世界各国的精英偷师。英语不行就报名华尔街英语学习。这一次,曾经高考英语名列前茅的管克俭在双语教学中感觉找到了组织。“如果说,浙大EMBA是让我这个搞了多年管理的人进入一个新高度,HEC的课程则是打开了我的国际化视野,让我终于悟出了更多的管理之道。”


管克俭觉得,管理者首先应当有长远的愿景规划。其实,愿景就好比一切行动的目标,企业有了明确的目标,管理者才能领会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完成使命。员工了解了公司的愿景才能与团队保持一致。“在我公司,连新来的实习生,我也会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我们的目标和愿景,让他们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把设计当成自己的家事

喝什么年份的拉菲,开什么牌子的名车,去怎样高级的餐厅吃饭⋯⋯所有这些成功人士常常热衷的事儿,管克俭都不研究,不讲究,也不在乎。“吃饭穿衣就认一个理,我喜欢就成,不被品牌绑架。”


但有一件事儿,他又是“吹毛求疵”到了极致,“设计上,我的要求一直是精益求精。”“精致、卓越、恒久、共赢”是他为公司设定的文化标识。他常常和身边的同事念叨,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每一栋楼当成你自家的楼来设计。


管克俭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每次设计的大楼竣工,他都会亲自去转转,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总结经验,反思得失。“走进一栋楼,外行只觉得哪儿不舒服。但我们一看就明白,有时可能梁再小五厘米就解决问题了。”


如今,创业七年,公司做了大大小小一两百个项目。问管克俭最爱哪一个?“这就好比问一个作家最爱自己写过的哪一本书。其实,每一个作品都是自己的小孩,没有伯仲之分。如果你非要我回答,那么最满意的永远是下一个。”


@ 朋友圈

李建华

万事利集团总裁,浙大EMBA同学。

我们常在一起讨论丝绸文化,讨论创新。建华兄常说,创新才有出路。


陈贤信

上海国大集团董事长,浙大-巴黎HEC国际EMBA项目同学。

陈贤信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我是HEC读EMBA的同班同学。也是我尊敬的大哥。我们一起去过法国,意大利,和美加。常常一起谈论建筑、谈论创业、甚至谈论各自的初恋、家庭。有空时也会小酌几杯。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要舍得。


@ 书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静下心来多看书,算是今年对自己的新要求。最近加入了浙大EMBA读书会。这是我们读书会上推荐的书,觉得挺不错的。


@ 他的随身小物:

阿玛尼的领带、茶叶、画笔、英国结构工程师协会中国会员证书。


@ 考察

2014年秋天又去了一次美国。和两家美国的设计公司进行了交流,畅谈了未来合作的前景。记得上一次去美国是2006年,其间还多次去过欧洲,比较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国外这些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咱们中国真是每天都不一样。每次出去都能让我深深为中国的进步自豪。我们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国现在的机会非常多,问题也很多,每个人都需要好好把握,认真地思考。


@ 运动

打了30 年羽毛球。我喜欢羽毛球小球处理中以小博大的欢乐,也喜欢扣杀的爽快洒脱,更迷恋一场运动下来满身流汗的酣畅淋漓。


原文载于《都市周报》NO.391期 TWO叠02-03版

文|园园·摄影|步恩撒·统筹|施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