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杨卫:只有基础研究才能实现最“牛”创新 | 科技浙大

发布时间:2018-06-11 16:27 浏览次数:146次

“想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依赖更高层次的创新——源头式创新,即从基础研究衍生出来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突破。”


微信图片_20180612163507.jpg


6月7日,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做客浙大EMBA院士堂,从何为创新、驱动创新现状谈起,到我国基础研究现状、短板和突破,并运用大量的宏观数据分析,与EMBA同学分享了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更为EMBA学生描绘了中国科技在全球各个领域的版图分布,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只有基础研究才能实现最“牛”的创新


杨卫院士介绍,按照创新的阶梯发展规律,从低到高共有四种创新,分别是:


1、效率式创新。由提高管理和产销效率而引起。


2、开放式创新。由已有技术转化而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集成创新。


3、高新技术创新。由已有科学转化而来,如,核技术。


4、颠覆式技术创新。由基础研究的新成果导致,是最高阶的创新,它是在基础研究新成果与新技术结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新变革,需要从基础研究做起,实现全链条贯穿。


其中前三阶段,仍属于跟踪式创新的范畴,只有到达最后一个阶梯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因此,只有基础研究才能实现最“”的创新。


微信图片_20180612163514.jpg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整体实力差距依然存在


进入新时期,基础研究的源头作用愈加凸显。


随着投入的大幅增长和科研条件的大幅度改善,我国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排名2008年为世界第10位,2017年跃至第2位。化学、材料、物理、工程、数学、地学等学科接近世界前列。14个学科论文产出的比例超过世界该学科论文的10%,其中材料科学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1位。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环境与生态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等8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


以杰青、卓青、优青、青千、青拔、青长、青科、青托等青年人才项目申请热度持续飙升,形成八“青”过海的态势。项目主持人年轻化趋势明显,如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人的平均年龄近五年每年年轻一岁。


国际合作走向中心,我国在国际科学合作网络中已从2009年处于第一近邻圈的地位上升为2014年的次中心位置。中国成为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的热选会址地。


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产出体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但在杨院士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产出质量也亟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相比科技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亟待大力加强。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实力差距体现在“三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少,引领科学潮流的大师级人物和世界级科学家少,基础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少。


发展基础研究要决战“四个突破”


一是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学科整体发展水平从“仰视”逐渐走向“平视”,少数学科领域已开始冲击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应加快推进基础研究领域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研究项目的前瞻遴选。


二是拓展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强国建设的全面突破。要把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源头创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并力争取得更多优质的用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成果。


三是贯穿成长阶段的人才和团队培养机制的突破。加强对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实质性支持。


四是中国科学在世界科学版图上的复兴突破。营造有利于科学家更好参与国际科学合作的开放创新环境。从被动式、防范式的国际科技交流转变到主动式、包容式的国际科技交流;从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转变到逐步主导国际科技合作;从派留学人员转变到在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设立科技办事处,加强深度交流;从引进先进科技转变到输出先进科技。


微信图片_20180612163520.jpg


最后,杨院士也结合我国现状,指出当前基础研究的四个短板:农业与健康(育种、医疗仪器等)、蓝绿学科(海洋工程、垃圾焚烧等)、核心高技术(航空发动机、微电子及芯片技术等)、国防高技术(核动力平台、智能化作战等)。


讲座后,杨院士也与在座的EMBA学生进行了对话。




浙大EMBA•科技浙大系列


“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科技与人文的“双轮驱动”是人类文明的底色。

浙大EMBA•科技浙大系列[院士堂 | 对话科学家 | 国之重器] 以“商学+科技创新”为理念,通过充分发挥科技浙大的强大优势而打造的高端学术研讨与科技体验平台,旨在为企业家提供科技创新与商业变革的新视角,我们将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创造互动场景与话题,启发新思、启迪未来、点亮科技与商业融合之光,以培养科技新商业文明领袖! 

微信图片_201806121635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