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魏杰:从银行、债券、股市、楼市、外汇看疫情后中国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0-07-17 10:33 浏览次数:102次

 

1594953360400277.jpg

者介绍:魏杰:浙大EMBA《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程师资、著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学,宏观经济问题,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企业财产制度问题,非国有企业问题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企业制度、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问题等。


以下为魏杰教授演讲实录:


疫情期间中国取得的成就不用讲了,应该是世界第一,大家不用担心,北京这次疫情,不到一个月时间,全部控制住了,这方面中国的经验已经非常之有效。但是人们担心什么呢?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怎么走,这是最担心的问题了,是下一步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中国在后疫情时代怎么回事,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调研,人们在后疫情的中国经济主要关注什么?发现主要关注三个问题:

一、新冠疫情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二、新冠疫情会不会中止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三、新冠疫情会不会导致中国中长期经济衰退?

今天先为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



新 冠 疫 情 会 不 会 引 发 金 融 危 机 ?

 

 

这个大家非常关注,尤其是有钱人,中国的中产阶级和企业界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是关注的第一个大问题。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我要做点分析,在中国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主要有5个:



第一,银行体系。


银行体系如果出了问题,有可能会引发我们的金融危机,那就要分析一下,新冠疫情对银行体系有多大的影响。到6月底为止,我们M2总量是213万亿左右,也就是从建国到现在,投放到市场的货币213万亿多。

这213万亿货币里有45万亿作为存款准备金,作为应对风险的在央行手里;165万亿贷给大家了,贷给企业,贷给政府。到3月底呆坏账2.04%,也就是说新冠疫情导致呆坏账率上升,1-3月份增长了0.06%,到2.04%。我估计4-6月二季度还会有所增长,因为有的企业受不了,可能没法还债了,呆坏账还会上升。如果再按0.06%算,到6月底呆坏账率应该是2.1%左右。165万亿里的贷款里,2.1%的呆坏账率就是3万多亿呆坏账,我们应对的是45万亿存款准备金。

这告诉大家,银行体系是安全的,没什么事,不用紧张。新冠疫情对中国银行体系影响不是太大。因为第一季度单位增长是0.06%,第二季度也是0.06%,我估计第三季度可能就会稳住了。这样算下来,目前呆坏账也就3万多亿。3万多亿对45万亿准备金率是一点没问题的。所以,新冠疫情没有导致银行出现重大的影响,我们叫“风险可控”没什么问题。这是第一个因素,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第二,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如果出现大量兑付危机也会引发金融危机。目前债券市场,政府在43万亿左右,40万多亿多一点,政府债实际上没有风险,因为它是国家信用,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它就存在的,应该说没有任何风险,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虽然地方政府可能负债率高一点,问题不大。因为我们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最后都要中央政府兜底的,我们不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制国家,地方可以破产的,我们不会的。所以,40多亿的政府债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

另外一种债是公司债30多万亿,就是有30多万亿的公司债,公司债是指商业信用,你要发债第一要有抵押,第二要有担保。只要担保抵押做得到位,风险也不大,可能新冠疫情导致有的企业确实没法还债,到6月底我们公司债没有按期兑付的不到1000亿人民币,就是800多亿。当然,有一个企业一下占了2700多亿。就是30多万亿的所谓公司债,只有不到1000亿的没有按期兑付,风险可控,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估计第三季度还有一些出现兑付的影响,但我估计问题不太大。所以,债券市场目前看来风险可控,没有太大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按时兑付的是1000多亿,而且不按时兑付不一定是不能兑付,因为他有抵押,还有担保,最后要给的,不过是拖延一下而已,还没有出现一个因为确实没有兑付的债券的。所以,债券市场风险可控,新冠疫情对中国债券市场冲击不是太大。

可能未来有一点纠纷:现在我们老百姓买债券的时候,有时有点法律上的混淆,比如城投债和政府债混淆了。城投债属于公司债,不在政府这里边,城投债一定要知道它的兑付问题,担保和抵押问题,但政府债是政府的债。我估计城投债在第三季度会有一些问题,会出现纠纷。但总体债券市场是安全的。所以,最近新冠疫情的冲击不会太大,不会产生金融危机。这是所谓的第二个因素。




第三,股市。


新冠疫情导致股市受冲击,股市出问题也会引发金融危机。目前来看,中国股市在新冠疫情之前的所谓指数一直是很低的。所以,新冠疫情导致之后,没有产生太大的指数下滑。但有个问题,上半年差不多近10家上市公司被禁止上市。这实际不是新冠疫情的问题,这是好事,把垃圾股清掉了,股市更加健康而已。这不是坏事,是好事。估计后半年还有一些公司将被终止上市,这不是疫情的原因,而是原来一些公司搞财务造假而引起的。所以,新冠疫情对中国的股市,大家注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更不用说导致金融危机。

最近大家老问我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办法是救股市?很简单。


四个原因:


① 美国社保体系全部在股市里,他的各类养老保险金,商业保险金都在股市里,股市大跌,他的社保体系会受到冲击的,他必须救股市,否则社保体系都要被冲垮。


② 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吸引全世界的企业到美国上市,因为到美国上市他才能赚钱,美国实体资本很小,主要是金融资本,他的贡献率金融资本最大。金融资本要贡献最大必须吸引全世界的好企业到美国上市,他能赚钱,叫薅羊毛。所以,他必须保证股市,你股市不好,人家就不来,你怎么赚钱?


③ 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只有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到美国股市来投资才要美元,美国股市运作的货币是美元,只有全世界投资者到美国进入股市才对美元有需要,美元才到全世界,叫世界货币。因此,股市不能出事,他必须要保股市。


④ 美国是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间接融资占的比例很低,而直接融资的核心就是股市,因此,必须保股市,不保股市,美国经济就完了。


所以,美国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它的股市特点和中国不一样。有人讲美国保股市,我们怎么不保股市?因为差异太大了。但新冠疫情对中国的股市影响没有太大的影响。从目前上市公司状况的分析看,很多公司出事不是新冠,是原来就有问题,所以,新冠疫情对中国股市杀伤力不大,股市不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是所谓的第三个因素。




第四,房地产。


房地产为什么和金融危机有关呢?因为中国最近出现两化的倾向,一是地产金融化,大家买房子是为了金融产品投资;二是金融地产化,金融机构把自己募来的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所以,地产金融化、金融地产化导致中国的地产和金融显得非常密切。因此,人们担心房地产会不会因为新冠疫情出问题,导致金融出现问题,导致出现金融危机。实际看来,这也问题不大,因为中国住房不炒这条渠道,就消费来讲,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空间仍然非常大,住房不炒是对的,但消费来讲,目前来看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新冠疫情之后,我到长三角调研房地产,发现几个特点:


1、中国房地产的反应非常快。新冠疫情之后,房地产业马上知道大家要什么房子,反应这么快我非常震惊,房地产产业要满足大家的消费需求而不是别的。这次新冠疫情有个重要的改变,人们发现生活品质的高低取决于房子的问题,房子质量越好个宅在家里生活品质越高,所以,人们对房子的要求出现了一个大的变化。中国房地产开始升级换代,这次我感到最大的问题,房地产开始升级换代。我调研了房地产的产品供给里,90%都是改善型的房子,它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走向改善型房子。


2、走向精装修。精装修是显示房地产发展趋势,如果个人装饰永远安顿不下来,永远出问题,精装修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了,房地产产业在尽量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新冠疫情,人们对房子有重新认识,房地产对商业有重新认识,这样总体是消费方面的问题而不会引发金融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次新冠疫情对房地产影响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厉害,而是正能量影响比较大。所以,估计疫情之后房地产不会引发大的金融危机,没有太大问题。新的消费取向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还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它不可能引发。


这次我们调研发现,现在买房子,大家注意,交房的时间都在2021年甚至2022年,2020年基本不可能出现交房子的问题。估计新冠疫情在2020年对房地产影响不会出现太多的影响,因此它不会引发所谓金融危机。这是引发危机的第四个因素,房地产现在看来不可能




第五,外汇。


外汇如果出问题会引爆金融危机。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外汇引发的危机,所以外汇如果受了新冠疫情影响,出现问题也会引发金融危机,外汇影响危机有两个因素,一是外汇储备量,如果外汇储备量大幅出现减少,我们国际兑付减少就会引发危机;二是汇率,所谓本币的汇率,如果出现本币大幅度贬值也会引发金融危机。所以,外汇引发金融危机两个因素,一是外汇储备量,二是汇率。现在看这两个因素都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

1、外汇储备量。到6月底,我们的外汇储备量是3100亿以上,这基本能满足国际收支兑付的,我估计未来也不会出现中国外汇储备量的减少。外汇储备量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只有赚来的钱,比如进出口顺差,赚来的钱形成中国的外汇;二是借来的钱,借别人的钱借来的外汇;三是外资到中国来投资带来的外汇。所以,外汇储备是三个因素构成:我们赚的钱,借来的钱和外资来中国投资带来的钱。


目前来看,外汇储备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减少,一是新冠疫情这半年来,虽然我们出口遇到了问题,但总体我们是顺差的,每个月顺差1000亿人民币,因此外汇储备赚来的钱还在增加;二是借来的钱,现在人们愿意把钱借给我们,中国是少数正利率的国家,日本、欧盟都是负利率国家,所以人家愿意把钱借给我们;三是外资还愿意到中国来投资,外资带来的钱还在增加。所以,外汇市场这三个因素来看,我们外汇储备量不会有太多的减少。

去年美国为什么在香港折腾我们?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冲着中国外汇储备来的,我们外汇储备里有两项和香港有关:一是借来的钱和香港有关,因为香港是人民币的海外结算中心,亚洲三个结算中心,一是东京,二是新加坡,三是香港。东京有美军驻军的,我们就不敢去的;新加坡动不动就倒向美国。中国最好的人民币结算中心就是香港,我们借钱往往通过香港来完成;香港是世界自由贸易港,有好多政策,外资进入中国70%通过香港进来的。所以,我们借来的钱、外资来的钱和香港有关。因此,美国一折腾,让香港出问题,马上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量。结果大家看,去年折腾这么厉害也没怎么影响我们。因为,这次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外汇储备量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我估计外汇储备量还是正增长的状态,不会因为外汇储备量减少而影响我们的金融风险。


2、汇率。昨天汇率已经回到6点几了,破7之后再次回到6.99,我估计中国人民币外汇贬值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现在世界仍然是美元时代,我们的外汇仍然和美元有很大的关系。大家注意,这次美国大量印美元,从1月份到现在增加了6万多亿美元的发行,大量的美元被释放出来。所以,我觉得现在全世界最差的央行是美国的美联储,没有一点道德,美国大量印美元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我们的央行在这次新冠中间是世界上最好的央行之一,后面我会讲这个问题,我们是非常注意这个问题。大量印美元会导致“美元荒”。

因此,人民币不会出现太大的贬值,我估计升值的趋势,我们不想升得太快,升得太快对出口不利。本币贬值引发金融危机基本不可能。


外汇引发我们金融危机两个因素,一是外汇储备量,二是汇率,都不会引发问题,所以新冠疫情对我们外汇的冲击是风险可控,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样一来,大家注意,新冠疫情对我们国家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做过五个方面之后就发现,不会引发中国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做个准确肯定地回答,没有问题。

但是这次新冠疫情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两大问题:


01丨宏观负债率快速上升。


所谓宏观负债率就是国家、企业、个人的负债,我们叫杠杆率,很明显,宏观负债率快速上升。宏观经济学里有个重要的理论,宏观负债率不能上升太快,上升太快总有一天要引爆金融风险的。所以,防止宏观负债率上升过快一直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很关注的问题。2014-2016年这三年,我们宽松导致宏观负债率上升很快,所以,2017年我们提出“去杠杆”,就是把宏观负债率降下来;2018年叫“结构性去杠杆”;2019年叫“稳杠杆”。2017—2019年这三年我们实际一直在讲把杠杆率降下来。2017年力度比较大,一刀切去杠杆,企业说我们杠杆率不高的也要去杠杆,难受;所以,2018年做了一个调整叫“结构性调整”,谁的杠杆率高去这儿的;2019年,叫“稳杠杆”,就是杠杆稳住,靠增长来稀释杠杆,让杠杆降低。我们一直在把杠杆率往下降,但是这次新冠疫情,我们没有办法,不得不承认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所以,我们现在的提法是允许杠杆率阶段性上升,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因为国家、企业、个人的负债率都在上升。

新冠疫情出现之后,我们财政压力是最大的:


(1)财政收支减少。财政收支和增长相关,增长上来了财政才能上来,而新冠疫情导致停产停工停业,结果财政收支减少。而且为了搞“六稳”,我们不得不减税费,今年减2.5万亿,一方面因为停工停产停业,财政收支减少,还得减税,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


(2)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而且是非正常支出,像我们确定的新冠疫情患者8万多人,援助武汉4万多人吃喝拉撒睡都是国家要拿的,我们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是免费的,大量财政支出增加了。再加上我们还得要想办法“六稳”,不得不去补贴,增加了财政支出,而财政收入减少,所以我们不得不搞赤字,今年赤字率是3.6%。宏观经济学有个理论,一个国家赤字率原则上不能超过当年GDP的3%,我们今年提高到3.6%。我们所谓的财政赤字今年是3.76万亿,比去年增加了1万亿。去年我们的财政赤字是2.76万亿,今年提高了赤字率达到了3.76万亿,等于我们政府要负债3.76万亿。同时,还发行1万亿的特别国债(灾害国债),这不计算在口子里。这两项加起来接近5万亿。地方政府今年批准3.76万亿的债务,加起来今年政府负债8万多亿接近9万亿,也就是说我们今年政府的负债增加了,差不多新增9万亿。


企业和个人的债务也增加了。1-6月份,个人和企业一共新增债务12万多亿,其中个人3万多亿,企业8万多亿。上半年12万多亿,下半年按照正常来搞,全年就是25万亿,加上政府的接近9万亿,今年我们的新增债务是34万亿,而相对GDP是多少?按照今年如果增长3%算的话,去年GDP接近100万亿,也就是说今年新增GDP3万亿。我们债是30多万亿,债务是GDP的10倍以上,这很明显,宏观负债率太高了。宏观负债率快速上升,而宏观负债率不能再上升,再上升太多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估计2021年一定会“稳杠杆”,不会像2020年一样继续增加负债的,2022年可能要降杠杆,把杠杆率适当往下走,因为这是特别时期的特别财政政策,不是常规性的。所以今年宏观负债率上升,我们允许它上升,因为新冠疫情,但是已经很高了,明年一定要稳住,不能再上升了。同时,2022年要适当地去杠杆了。未来五年内,中国一定要把疫情引起的杠杆率上升的情况消化掉才行。这是杠杆率过速上涨,这是疫情的后遗症。

所以,在这里,我给企业家提个醒,最近钱好借,不能随便乱借,一定要有市场有可投有回报才借,千万别因为钱好借我就借。最后大家要注意,明年要开始稳杠杆,再加上后年去杠杆,你就很麻烦,2014-2016年,我一再提醒大家,钱好借别乱借,都有人借,结果你看2017年就去杠杆,去产能。所以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支持,千万不要乱借钱,因为现在可以好借,是特殊政策决定的,未来一定会降低宏观负债率的,建议大家要关注这一条。

最近有人告诉,钱非常好借。我一再提醒你钱借什么要搞清楚,借钱能赚钱才能还钱,才能稳定下来,如果借了不能赚不能还怎么办?所以,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阶段性的,未来不会像今天这样,所以,宏观负债率过速上涨是我们这次抗疫的后遗症,未来我们要逐渐地消除这个后遗症。因此,建议大家要冷静对待目前的情况。


02丨货币供给上升太快。


宏观经济学里还有个重要的规律,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和GDP的增长是要成比例的,这是全世界都要遵守的规律。去年我们GDP增长是6.1%,M2增长速度是8.3%左右,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相差2个点左右,而今年2-6月份,我们GDP是负增长,但M2增长速度3月份是10.1%,后来这三个月都是11.1%。你想GDP负增长,货币增加这么多。去年我们GDP是6.1%,货币增长才8.3%左右,而现在负增长,货币已经是两位数增加,多少钱出来?总行都知道,最近出来的大量货币从哪儿来?货币不能这样往出走的,人类社会有许多总结的经验和教训,GDP的增长速度和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一定要成比例才行,这是宏观经济学多少年研究的结果。很显然,货币出来的速度太快了。

货币出来,当然引发价格战,价格分三种价格:一是CPI(消费品价格);二是PPI(投资价格),钢铁、水泥、铝合金品之类;三是资产价格(股价和房价)。过度货币存款以后必然引发价格涨,我估计消费品价格涨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我们的东西供给很充足。东西供给很充足,货币多发一点,价格上升不会太快。PPI上涨我估计也不会太快,因为有些产业我们明显过剩了,你再给钱他也没法投资,最终钱可能都涌向了资产价格,就是股价和房价。最近股价八连扬,绝对不正常,因为是货币投放出来的必然结果。我们货币投放见效了,3-6个月时间就显现出来了。3月份的货币大量出来基本显现出来了。所以,货币供给量偏大,这也是个问题。它必须保持一个重要的规律才行,就是GDP增长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必须协调。现在很明显不协调,因为疫情的原因。

因此,货币供应量偏大也是抗疫的后遗症,明年开始一定会要调整的,中国不可能出现增长这么一点点而货币供应量这么大,M2增长速度这么快,不可能的,一定会逐渐走向调整。未来几年,我们面对疫情带来的后遗症必须要作调整,就是想办法把过度的货币要稀释回来。所有的企业家们要注意这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不可能继续这么偏大,在2021-2022年会逐渐稀释他,你整个决策要注意这个问题。

这次全世界里,中国央行算最好的央行,最有道德的央行,没有过多的投放货币,是尽量控制好,这是中国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前段时间学术界有两种声音,一是叫赤字货币化,意思是,我们财政借钱让央行买它,把赤字变成货币,这绝对不能干。二是强调“负利率”时代。中央反复强调金融机构可以让利,但不能走向负利率。中国老百姓一个很重要的偏好是负利率,一旦负利率,整个社会会出问题,为了保证企业渡过难关我们可以降低利率,但不能降低存款利率实现,我们银行可以让出利润来保证,这是对的。所以,最近释放出来,决不走赤字货币率,决不走向负利率时代。这两条是我认为中国做得最好的两条。

大家注意,货币过度地供应出来,最后必须收回来的。因此,现在的货币政策不是一个常规性的,是疫情导致的非常规性的货币政策,2021、2022年就会转向常规政策。所以,建议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估计2021-2023年这几年时间我们要消除疫情的后遗症,一是所谓宏观负债率过高,二是货币供应链偏大,逐渐稀释掉才行。所以,大家对于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这一条心里要有底,不会出现金融危机。

但是我们围绕抗疫确实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宏观负债率确实上升太快,二是货币供应量有点偏大,这两条属于我们抗疫的后遗症,下一步逐步会解决的。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把现在的政策当成常规性政策,它是非常规性政策,不能作为你的常规政策来看,要注意这个问题。

这是对大家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我们做了一个风险,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但会引发两个问题,第一宏观负债率上升太快,我们认可它了,因为疫情的原因;第二货币供应量偏大,疫情的原因,我们没办法。但这两个问题,未来逐渐要解决的。所以,现在的政策是非常规性政策,未来逐渐要走向常规性政策。

 

 来源: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