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设计思维是如何助力公司获得更多利润的? | 云访学第一课哈佛教授都讲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30 12:05 浏览次数:72次

走进世界名校,聆听名师授课;

走访一流名企,探寻经营之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海外访学一直是
备受同学们期待的思想碰撞之旅。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

浙大EMBA海外访学开启“云访学”系列。

11月13日晚,浙大EMBA教育中心“设计思维”主题云访学系列第一课在浙大西溪校区开启连线,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战略系主任Felix Oberholzer-Gee教授,围绕“数字时代下企业战略中的设计思维”,分享“设计思维”如何帮助公司差异化定位、实现价值创造的精彩内容。

课程通过Zoom线上课程直播结合线下集体听课的形式。

微信图片_20201130122547.jpg

线下教室内听课现场


浙大EMBA教育中心学术主窦军生教授介绍了本次课程设计的初衷,他说,设计思维是当今商业世界,尤其是创新创业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但过往对设计思维的理解相对比较狭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能够将创新思维真正融入到整个EMBA课程体系中,将设计思维跟传统商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有机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


为何中国公司的盈利率无法达到美国公司那样40%?


为什么不同公司的业绩表现差异这么大?
有什么办法让公司的营业状况有所提升?
何为设计思维,为何被广泛运用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与运营中?”
……

课程初始,Oberholzer-Gee教授首先提出了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又疑惑的几个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130122601.png

Oberholzer-Gee教授

在线阐述如何通过设计思维来提升公司的业绩

随后,Oberholzer-Gee教授展示了中美两国企业投资回报率的对比图,说明大多数公司的业绩表现非常相似,都在10%-11%这个狭窄的盈利率区间,但纵观全部数据,投资回报率的覆盖面非常宽,从-10%至40%不等,令人意外的是有些公司并不赚钱。此外,“标普500强投资回报率”数据也反映出,中国公司没有亏钱的但业绩非常好的公司也不多。

为何中国公司的盈利率无法达到像美国公司那样40%?

数据显示因为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大家的差异性不大,而美国商业环境中,专利更受保护,更有利于创新。数据分析表明,公司规模与商业成功没有直接关系,公司品牌与商业成功也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并不是单纯把公司市场份额做大,或者品牌做响就可以获得成功。

微信图片_20201130122623.png

教授、翻译、和同学们

参与线上、线下结合云访学课程


设计思维如何助力公司获得更多利润?


教授引入一个公司业绩的成功公式,称为“价值标杆”。其中,“支付意愿价位”是指客户对某个产品或者服务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是多少,“出售意愿价位”是指供应商能够接受的最低的成本价。可以看到“价值标杆”中,“支付意愿价位”和“出售意愿价位”中间的距离就是公司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而“支付意愿价位”和“市场价”之间的距离,是客户所获的价值。如,教授早上必须喝一杯咖啡才开始工作,他愿意支付8美元购买一杯咖啡,结果他在星巴克只需付出2.5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杯咖啡。这中间的差价,他认为自己赚了。而“市场价”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差异,是公司的利润;“投入成本”与“出售意愿价位”间的距离,是供应商获得的价值。而一个公司创造的价值,就看这个标杆的长度。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01130122650.png

“价值标杆”各要素


教授指出,公司若想获得更多利润有两个选择:

一是延长标杆中间的距离,相应的需提高市场价,以及降低投入成本。但这是“零和理论”做法,因为是在挤压客户或供应商的价值空间;

二是把标杆的两端往两边扩展,即提高支付意愿价位,以及降低出售意愿价位。

回顾之前的表格,多数公司都挤在狭窄的利润空间中,在用价格彼此竞争,大家把价格降到了成本线附近,所以都很难获得利润。有时公司高管抱怨消费者对价格太敏感,这正是在提醒公司的价格标杆跟其他同类公司无差异。成功的公司都在努力做差异化,比如苹果公司(提高支付意愿价位)和沃尔玛(降低出售意愿价位)等。这就是为什么如今“设计思维”越来越受重视。因为“设计思维”就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帮助运用者去发现扩展价值标杆两个端点的方法。
 

设计思维如何帮助公司实现差异化?


Oberholzer-Gee教授建议采取现场观察的方式来确定客户需求。

大部分公司采取问卷调查或者观察小组的方式了解客户需求。但很多情况下,通过问卷很难看出消费者真正的想法,因为问卷的内容、框架是由公司来决定的,而非消费者,而现场观察则由消费者决定要给公司什么信息。两者另一个区别是,如果公司用问卷或邀请受访者的形式来做调查,公司看到的是“峰值客户”,也就是代表大多数客户的反馈,往往会忽视小众群体。而现场观察时,则会观察到如儿童、长者、富翁、穷人等所谓的“极端客户”。如果公司只看峰值客户,那么其实在反复改善同一个空间;若能够看到“极端客户”的行为,那么在改善产品和服务时就能做到更极致,从而实现差异化。

在公司中形成鼓励疯狂的、非常规想法的氛围也同样重要。教授提到: “创新并不是抽奖,一个人偶然去买了一张彩票,然后就中大奖了。现实是,好想法的出现需要量的积累,好想法都是从一堆疯狂的想法中出来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时候是工作环境打击了员工的创意,让员工变得安静。员工在提出想法时,会斟酌再三,甚至害怕影响了职业发展和升职。企业中应该形成更包容的企业文化,让员工舒适地分享自己不成熟、疯狂的想法。若不给“疯狂的想法”机会,就会同时抹杀了“好想法”出现的机会。


 
课后,窦军生教授对本次课程作了点评并指出,
这是浙大EMBA教育中心云访学系列课程第一课,将设计思维与战略的本质相融合。战略管理大师Porter教授曾经指出“如果企业只有两项功能,那就是营销(Marketing)和创新(Innovation)”。某种程度而言,企业不需要“销售”,因为好的“营销”会使得顾客主动向企业靠拢。这也就顺势导出现在流行的一个概念,即需要发掘客户的“痛点”。教授在本次课程中也提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不要忽略用户在过程中的体验,去更好地了解顾客并更有效解决问题。“行动”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企业需要思考如何采取行动,组织什么团队,在什么样情况下更好地制造“创新”氛围,这就是组织“设计思维”系列课程的重要之处。“创新”的本质需要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大胆去想象,从而实现企业在竞争中产生优势,并创造价值的最终目的。


学生感言:

第一次上哈佛商学院教授的课,教授Felix以非常深入浅出的方式,首先带大家浏览了企业的成功方程式,是品牌价值吗?是规模吗?跟获利表现ROI的相关性起了一个头。又带领我们思考了WTP(Willingness to Pay)/Price/Cost/WTS(Willingness to Sell)之间的关系进而导入到Design Thinking的范畴,第一堂偏向导论,但我认为教授的互动以及引导性让大家都有满满的收获,给管理学院点个赞,未来希望有更多类似的课程。——19综合班,许涵杰


很高兴参加这次云访学课程,哈佛大学教授所讲的理论正是我多年销售的体会,想要跟团队分享,但担心讲不明白销售理念。真是来的太及时了!——201班,方理锋


风靡硅谷的“设计思维”到底怎么做?哈佛教授的这一课!信息技术打通了多维空间,很有意义的尝试!——19综合班,张紫徽



来源: 浙大EMBA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