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人文”带你重燃经典,从管理者角度看国学智慧丨启真社
在今天这个数字化移动互联时代,
当快餐式阅读越来越普遍,
如何在爆炸的信息中寻找营养,
作为管理者又该阅读什么,
怎样阅读才能让自己的思维融入其中?
……
当我们在思考以上问题试图寻找答案时,浙大EMBA启真社(读书会)国学讲堂在张钢老师带领下,在一次次阅读经典中,润物细无声,将国学与管理、科学融合在一起,以国学智慧为镜,不断审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启真社国学讲堂在EMBA众多协会中独树一帜,诠释着浙大EMBA“商学+人文”的理念,以特有的气质吸引了一众“铁粉”,也通过每一次的活动,为参与者不断注入人文素养,期待他们以人文引领科学,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此次,我们采访了国学讲堂领读人、浙大EMBA《管理哲学》课程教授张钢老师和多次参加国学讲堂的“铁粉”们,一起解读和体验经典阅读的意义。
教授说
初心:回归经典阅读
张钢:启真社国学讲堂是经典阅读的系列活动,最早由启真社朱明明、景莉、钱芳等同学动议、设计,初衷是在快餐式阅读时代引导同学们如何阅读文化经典。目前主要讲的是《四书》中的管理思想,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中所蕴藏的管理思想,而非单纯的国学文本。
《四书》博大精深,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阅读,也能针对不同领域引申出各有特色的现实启发意义。我是从管理的视角而非国学的视角,来阅读和思考儒家文化经典的,并相信,对于学管理和做管理的EMBA同学,也一定能从《四书》的管理视角的阅读和思考中汲取管理智慧、培养文化气质。所以,在第一次活动时,我侧重讲了“管理者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管理就是决策。所有的管理决策都离不开两个前提,即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要获取和权衡事实前提,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方法和工具;而要建立起价值前提,企业家和管理者则必须融入社会文化传统之中,培养起内在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阅读文化经典,是自觉融入社会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EMBA同学自觉地参与到包括儒家文化经典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阅读中来,应该是在校学习期间乃至未来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这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的根本所在,更是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必须承担的文化责任。
中国人必读的文化经典
张钢:未来可能会在《四书》基础上,进一步阅读钱穆先生推荐的其他五本中国人必读的文化经典,即《近思录》《传习录》《老子》《庄子》《坛经》。
希望通过对《近思录》《传习录》的深入阅读、交流、分享,进一步理解儒家文化后续发展对于当代管理的启发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借助对先秦道家经典《老子》《庄子》的阅读,感受儒道互补的管理启示;还希望可以借助禅宗经典《坛经》的阅读,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碰撞、交叉、融合及其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从而能够以史为鉴,洞悉今天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管理意义。
未来更希望EMBA同学能成为主角,不仅更投入阅读经典,还能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感悟,积极参与分享,这样同学们的参与度会更高,收获也会更大。
人文精神永远要起到统领作用
张钢:商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不仅要有人文的源头,同时也侧重于科学技术的知识,尤其是由此提升出来的思维能力,这或许正体现出企业管理的综合性。
企业管理既不能没有科学技术手段和思维能力来创造经济价值,更不能没有人文精神来把握这种手段和思维能力的运用所要达成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乃至人类福祉的统一,绝不能因经济价值而扭曲了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企业管理将人和社会都当成追求经济价值的工具乃至牺牲品,那么,这样的所谓企业家和管理者便成了商学教育异化的典型表现。
因此,商学教育的内在逻辑必须体现在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的平衡之中,而这个平衡又绝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比例上的量的平衡,必须强调优先序。人文精神永远要起到统领作用。正如《大学》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商学教育不仅不可能离开人文精神,而且更要以人文精神为本。这才是商学教育的真谛所在。
学生说
何以情有独钟
冯学才(浙大EMBA2020级1班):参加过5期国学讲堂,张钢老师胸有丘壑、学贯中西、旁征博引,一以贯之的沿着“思言行一致”的“诚”的内涵,带我们领略孟子身体力行、践行孔子思想的管理实践。
20世纪初期,泰勒为首的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体系逐步建立,并占据管理学绝大部分舞台时,我们很荣幸的发现,对于人际关系的洞察和把握是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在这方面2000多年前的孔孟思想和实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深刻的启示。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自我的管理角色在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具体情况,做出更大的创新和成就。国学课堂,恰逢其时地满足了我作为EMBA学生,也作为管理者的这种诉求。
林慧(浙大EMBA2021级2班):作为2021级新生,我参加过3期国学讲堂,就被深深吸引。张钢老师博学古今,以史为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窗口了解先贤思想,反思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之前也听过一些国学讲堂,大部分是介绍国学知识,但启真社国学讲堂却能深入结合管理学,将国学中所蕴含的管理学知识梳理分析,让人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一起听课的同学也都是管理者,大家的关注点和需求点很容易产生共鸣,交流和讨论激发的火花也更有意义。
方敏(浙大EMBA2021级2班):参加了3期国学讲堂,《孟子第四篇》—如何从根本处入手解决管理问题,《孟子第五篇》-管理者的历史思维,《孟子第六篇》-管理的人性前提。张钢带我们阅读经典,为我们答疑解惑,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沁人心脾。
忙碌奔波的日常,很少有机会有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生。在这里,可以静下心来倾听国学经典,在张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和诠释中,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己,观察社会,拨开心灵迷雾,我觉得这是国学讲堂最具魅力之处。
何以改变自我
冯学才(浙大EMBA2020级1班):听张钢老师讲国学,每次都觉豁然开朗、意犹未尽,信息量大,也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吸收。对我而言工作和生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热爱传统文化精髓,对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更有意愿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自己的经历和《孟子》书中的生动实例推介国学经典。
方敏(浙大EMBA2021级2班):在解读《孟子第四篇》时,张钢老师提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对我感触特别大。让我想到,工作要抓大放小,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集中有限的精力处理最具含金量的工作,这才是一个管理者正确的工作打开方式。
根据老师的建议,我们21级2班建立了《论语》阅读打卡群,每天读一篇《论语》,不仅自己读,也相互督促,已坚持近5个月。通过阅读,确实对自己看问题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有了一些改变,从单一角度思考,到多角度思考,碰到什么问题,都会先下意识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而不是匆匆决断,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也是我们班大多数同学的改变吧。
陈金晨(浙大EMBA2021级2班):以前听过的国学,更多站在解读古人智慧的视角。启真社国学讲堂是通过经典国学讲现代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对经典国学全新诠释,引导大家做好管理者,让我受益匪浅。当今喧哗的世界,通过国学讲堂的学习,充分理解什么是文化自信,让我能更积极面对生活,更宠辱不惊面对社会。
期待疫情尽快过去,
让更多人能汇聚到启真社,
体会经典阅读的意义
从国学经典中获取新价值,
做好中国文化传承!
启真社介绍
浙江大学EMBA启真社(读书会)成立于2016年4月,是针对EMBA全体同学与老师提供以读书分享、文化交流为核心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
“启真”取自浙大精神“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中的“启真厚德”。除国学讲堂外,还有读书分享专辑、浙商朗诵团、人文论坛、走访优秀企业等活动,搭建以书为纽带的EMBA企业家们“共识、共享、共赢”的学习分享新生态,营造阅读、分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