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魏江:对中小微企业的宣传不是如何逆势生存,而是要对症入药

发布时间:2022-07-05 09:29 浏览次数:99次

对中小微企业的宣传不是如何逆势生存,而是要对症入药让他们活下来。

——魏江

2022年3月开始全国规模的疫情反扑,加上国际市场变化、国际冲突升级、国内经济政策的不稳定,导致我国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具有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可以说,目前整个经济发展局面是内外交困,大量中小微企业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5月25日,国务院在召开全国稳定经济大盘会议时指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着重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0%,如2021年我国私营个体就业总数达到4亿人,这说明中小企业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水平高度相关,有统计,近十年来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每增长1%,能够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

稳定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十分迫切,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帮扶措施,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持续发展,对于稳定经济运行、稳定居民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背景下,《经理人》杂志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展开对话。

重磅丨魏江:对中小微企业的宣传不是如何逆势生存,而是要对症入药

魏江

魏江

浙大EMBA《战略管理》课程教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创新管理、战略管理。


优势与短板


如何看待中小微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具体困境?其生存危机的本质是什么?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问题,是由什么造成的?

——《经理人》


魏江: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是个长期性的问题,每次全球金融危机、剧烈的宏观政策调整、国际关系的变化,首当其冲的都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这是由中小微企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因为中小微企业天生具有一些优势和短板。


优势是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较为灵活,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抓住小机会就能成长起来的种子,比如,依靠大企业的配套机会、产业集群协同机会、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这些中小微企业就能见风就长,因为中小微企业这颗种子不需要很大的生存土壤,也不需要很多的资源,就能够存活。也正因如此,中小微企业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他们抗风险能力较弱,生命周期短。生得快,长得快,凋零得也快,这是该类企业发展的常态。但这种新陈代谢是自然的过程,所以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不用过分恐慌。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能让中小微企业能够不断冒出来?只要“长出来的种子比死去的多”,我们就不担心。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对未来预期信心不足,“死去的多,长出来的少”,这才是危险的!


那么,为什么当下冒出来的中小微企业种子不够多?这才是我们要识别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我以为有三个方面因素的叠加加深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


一是内部政策环境不稳定的叠加。本来由于疫情控制、出口受阻、成本高涨已经使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挑战,而内部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高烈度结构调整,使这些中小微企业雪上加霜。由于中小微企业产品多集中于一个极小的品类里,一旦当某些品类的行业生态被剿灭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就随之覆灭。这点尤其在小微企业上表现更为显著,尽管强生存能力赋予了它们扎根于“岩石”上的活力,但缺少核心能力是小微企业难以长期存活的最大原因。


二是民间融资渠道整顿的叠加。由于资质评估和风控问题,中小微企业不可能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融资,从银行借贷本来就不太可能,因此,民间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选择,但现在互联网金融几乎全军覆没,就主要依靠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渠道又大部分来自于亲朋好友,以“人情”而不是“信用”做抵押,其随意性往往造成资金链断裂,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部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资金困境。


三是劳动力供给不稳定的叠加。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吸引力、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缺乏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且员工工资相对较低,加之当代年轻人就业观尚不成熟。中小微企业常常被动成为短期培训基地,劳动力资源流动性、随意性较大。


行业困境


具体到服务业、制造业、科技行业等场景来看,不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有何相似与不同之处?对不同行业中小微企业的关注点又有哪些区分?

——《经理人》


魏江: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真的很艰难,看到他们开不了门、摆不了摊、出不了门,真的特别同情,我看到小微企业的一些困难境遇甚至会有落泪的冲动。很多人并不关注小微企业的辛苦,他们往往没有高的学历,没有专业技能,因而没有工资福利保障,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所以对中小微企业的宣传不是如何逆势生存,而是要对症入药让他们活下来。


服务行业。疫情的反复和蔓延让中国经济增长按下“暂缓”键,国家积极出台多项举措减少居民集聚与传播。交通运输、电影、旅游、餐饮等服务性行业陷入“休眠”状态,受损明显,但企业租金、利息以及人工成本等刚性支出仍需支付。且防疫政策“层层加码”之下,服务类市场消费活力难以恢复。在此背景下,服务业由于自身产业链较短,服务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因资金实力不强,短期现金流压力加剧,经营困难。


制造行业。制造类中小微企业撑起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半边天”,然而制造业对产业链配套能力要求较高,受疫情往复和全球贸易摩擦影响,现金流和物流成为制造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订单下降;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受物流影响,供应链断裂;销售渠道受损,产品无法变现等方面。同时,人员工资、厂房租金、借贷利息等刚性费用以及无法正常交付产品带来的违约金支出,加剧了企业生存危机。


科技行业。这些年创新类科技中小微企业体量在不断增加,发展速度快。这类企业的技术含量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依靠线上办公、技术创新、提供咨询服务等手段可以解决短期内的生存危机问题,受疫情影响最小。


破局之道


国务院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全国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为什么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尤为看重?

——《经理人》

魏江:中小微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维持社会结构稳定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是保住就业这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的基本市场主体。一旦中小微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撑不过这次疫情的冲击,出现大面积关门倒闭的现象,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批企业倒闭,将带来大量人群失业,导致市场消费能力下降,企业收入持续下降倒闭,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社会稳定。


后疫情时代,抗疫进入常态化,防控形势虽然不断好转,但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反复停工停产,原材料价格上扬,产业链供应链不畅,人才缺乏,融资困难,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中小微企业该如何破局?

——《经理人》


魏江:第一是要尊重企业发展规律。中小微企业为了活下去,选择“降本增效”,外界市场与政府要给企业提供降本增效的环境。在疫情与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下,硬性要求中小微企业为稳定社会就业率支付人工成本是不合理的,政府要对该类成本支出要有一定补偿。对于服务类中小微企业来说,疫情之下,要允许该类企业“戴口罩能有饭吃”,要允许市场活跃,严防地方防疫政策层层加码。


第二是实行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规定实行缓征、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措施,简化税收征管程序,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我特别呼吁,国家能不能出台政策,三年内对那些自我雇佣的个体户和小作坊能够免税。


第三是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环境。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开展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应当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采取合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保证中小微企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借到钱,创造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第四是确保物流通畅。物流领域的疫情防控,不能一堵了之。要求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保障好企业原材料供应链运输、市场供给运输。最大程度降低因物流导致的供应链问题给企业带来的致命伤害。


第五是发展平台经济。互联网领域的小微企业也能发挥很大潜力,要鼓励敢闯敢拼,科技型、创新型、数据型的小微企业创造出新的业态模式。那些小网红搞个抖音,直播带货不是挺好的吗?如果没有直播没有网红,疫情来了天天窝在家里,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此外,推动数字经济和传统的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平台搭建,提升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第六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中小微企业之间要想方设法多抱团,生死存亡之际要共同度过难关。同时,中小微企业要加强同国企、央企等大企业之间的沟通,争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就不怕缺钱了。要发挥企业社团作用,同政府部门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中小微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我认为中小微企业要既要相信市场自身的力量,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参与市场活动。也要利用好国家惠企政策,渡过难关,为稳定我国经济大盘贡献力量。



文章:《经理人》 杂志记者 石一

选题策划:严颜

编辑: 严月新

审核:王剑 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