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EMBA20年丨首任主任吴晓波教授:我眼中的EMBA教育20年
值此特殊节点,“浙大EMBA20周年特别报道”首期专访了浙大EMBA项目创始主任,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现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波教授。作为浙江大学EMBA项目20年发展路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吴晓波眼中的20年,是筚路蓝缕的20年,更是“穿越周期”蝶变成长的20年。
下文为吴晓波教授亲述
“读书真能管好企业?”“能!”
2002年初,作为国家教育部首次批准的国内30所高校EMBA教育试点之一,浙江大学EMBA项目进入筹备期。项目一启动,时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重鸣教授就来找我,问我是否愿意担任EMBA项目负责人。
就在这个项目启动之前,2000年到2001年期间,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担任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下半年,我刚刚回国,正信心满满地处于在所提出的“二次创新理论”中针对范式转变期的“忘却学习”等重要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上继续发力突破的节骨眼上。王院长的询问,让我很是犹豫。教学与科研,鱼与熊掌,该如何取舍或平衡,一时难以定夺。
吴晓波教授在耶鲁大学商学院课堂上
而与此同时,此前在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等进修研习时看到国际上先进的创新管理理念和科学体系是如何地被企业家和高管们所膜拜和学习的,看到正是这些大学在培养着一流企业家和领袖们在全世界攻城掠地、赢得巨大市场和超额利润以富国强民!当我国步入新世纪之时,就是面临更激烈国际竞争“与狼共舞”之时,企业、企业家的竞争力将决定我们的国运!
几经思考,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担起了这副担子。
万事开头难,而对于浙江大学的EMBA项目而言,“立志”是开好头的关键,扬长避短是成功必经之路。我们团队多方讨论后决定,初步将目标定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具备健康品格的企业家人才”上。针对浙商民营企业家的特点和我院在创新管理上的全国领先地位,在创新创业管理的特色上下功夫。这样的目标和定位在现在听起来已经不足为奇,在当时要实现却很难。当时,大部分企业家,特别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多数是实干家,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他们长于实践,依靠在市场中修炼出来的本能、直觉、勇气和聪明才智获得了成功,相信实践,而轻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甚至对体系化的管理理论不屑一顾。
吴晓波教授在招生咨询会现场
不少企业家,在听到我们的招生和学习要求时,表示了相当的疑问。当时,经济发展尚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高速发展阶段,市场机会很多,企业家们质疑:“读书真能管理好企业找到市场发展机会?有那个时间,多喝几顿酒多交些朋友,就能多做好几桩买卖。”
2002年一整年,我们奔波各地,在各处面对企业家开展宣讲会,时间紧张的时候,一个月要开两三场,准备进程紧锣密鼓,而效果却像水滴石穿,一开始并不明显。好在,我们很快也发现,有一批具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在思考下一阶段企业发展与创新的路径了。2001年11月,中国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并于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生效。当时的大环境下,未来如何“与狼共舞”在不少企业家心目中是个大命题。也正是这些企业家,更能接受EMBA教育的理念,更渴望创新管理的新知。
时代的召唤,走在前列的企业家需求,最终我们首期班在2002年顺利开班。此后,我们浙大管理学院通过“头脑风暴”,就发展宗旨和使命愿景,开展师生大讨论,2010年正式提出了以“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为使命,以“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为核心价值,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浙大EMBA首届班开学典礼
到了2016年,当时社会上企业家读EMBA蔚然成风,但也有不少地方出现了乱象,给“EMBA”蒙上了一层其他色彩:不少人认为EMBA花钱就能上,混混就能毕业,主要是混圈子,吃吃喝喝。就在那一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根据《意见》,从2017年起,EMBA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考生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由教育部划定统一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分数线并向社会公布,培养院校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自主录取。
这个《意见》一出,对于肃清行业乱象,正本清源是一件好事,对于本来要求就严格的商学院,如我们浙江大学以“健康力量”为核心理念的EMBA项目而言,更是如此。此后,我们的EMBA教育走向更为规范发展的阶段。
一晃眼,20年如白驹过隙,时光如流水而去。
与时代同行,为发展育人
从2002年到2022年,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EMBA教育也走过了探索的20年,从最初参照学习国外商学院模式到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浙大EMBA也在探索与发展中,与国家共同成长,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业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创新和规范基础上,形成了属于浙江大学EMBA自己的创新创业特色,进入了“超越追赶”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的发展多数以草莽英雄般靠着敏锐、勇气和毅力前行,而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市场经济规律的呈现,科学、理性地经营企业,精益求精地塑造竞争力成为企业家发展的需求。我们的EMBA学员们也明显地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或经营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较之前辈更好的素质。近几年来,本身已受过良好教育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取得硕士学位,乃至博士学位的英才也来报名学习。而EMBA教育也推动着他们向更高素质的领袖人才前进,两者呈正向良性趋势演进。
20年来,浙江大学EMBA项目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各行各业领军企业的领导者或经营者有相当一部分都曾或者正在这里接受到教育。我们也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位企业家是否能够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引领员工,带动身边的友商共同进步,也是企业家感染力的重要体现。
过去20年间,我们的学生从创一代,到创二代,以及企业高管,代际更迭明显。如果说创一代民营企业家多更重视机会与胆略,那么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忘却学习”以摆脱固有的路径依赖,适应新环境的变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却是一个大难题。在新阶段,企业家的战略领导力和企业的创新体系,其底层逻辑已经与过去大不一样。对于这些企业家而言,让他们放弃过去一味看重“机会”的思路,靠管理与经营夯实企业成功的基础,需要“点醒”,让其“忘却”过去的成功经验。可以说,EMBA教育在不断升级进入了引领企业家们“穿越周期”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也在不断迭代和丰富,变化多,挑战也很多。
现在我们的做法是,把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榜样案例,更快更好地提炼出来,以此为基础,影响更多的企业家,特别是二代企业家。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推出了“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报告,不仅从管理理论和方法上提升学员,更以“共同开拓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为使命,来引领理念的新境界,培养“健康力量”型的企业家。
而面对多数已经具备良好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二代企业家和企业高管而言,EMBA教育本身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站在时代的前沿,以不断更新的理念和先进方法赋予企业管理教育以先进的内涵,又是一个更重要的挑战。
在具体的引领企业发展实践中,典型例子如海康威视,从其创业期开始就身体力行地为其担任战略顾问,与其创始人和高管们深度互动,运用我们所研究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以指导其发展实践,更令人感到欣喜。我们团队在对众多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回过头又更好地运用于企业实践的指导,如“跨越技术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体系”。在此“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的创新管理思想和体系的指导下,海康威视抓住了“非线性成长”的机会窗口,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高水平的“穿越周期”式的突破,仅用十年时间,实现了从“行业追赶者”到“全球引领者”的实力跨越。类似这样与企业合作发展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海尔集团、杭氧集团、吉利汽车、永新光学、双环传动等等,我们都保持对其多年的研究与成果分享、指导学习,乃至共同成长。
而这也是EMBA教育又一重要特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性互动和循环,才能真正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带去助力。这同样也是对于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的坚持。
企业家使命:路漫漫而其修远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企业家也真正进入到“与狼共舞”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创新创造的力量愈发突显,企业担负的使命就是实现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地勇立潮头。
除此之外,企业家精神也融入了新的内涵。如今,使命感驱动对于新一代的企业家而言很是关键。如何把企业的发展融入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企业家们面临的新命题。
在这方面,浙江大学的EMBA已经作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可谓任重道远。我们也要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作更多努力,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起来,真正装上“自主创新”的强大“引擎”,在使命共同体以及利益共同体的新型企业生态体系中,形成“创新共同体”。让更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他们要走的道路,必须跟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紧密结合。
20年是另一个全新的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VUCA和AIoT变革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对中国商学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科技创新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而人文精神则是企业家精神必不可少的修炼。新时期,浙大EMBA项目正在“商学+”模式下再次焕发新动能。
浙大EMBA20周年人物专访系列
正在进行时,
还将有哪些重磅嘉宾出场呢?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