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制造业是根本,是压舱石丨浙派商学

发布时间:2023-09-11 15:31 浏览次数:184次

苏州的制造业,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在如今的产业和经济环境之下,苏州制造的发展不仅关乎苏州的经济,也关乎整个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承办,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MBA教育中心、管理学院EDP中心及发展与联络中心联合协办的202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以“数智赋能·韧性增长”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大讨论。

开场致辞中,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小云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向来自地方政府、企业届代表和校友们表示欢迎和感谢。苏州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谢教授回忆了学院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创办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的初衷,“这也许是中国高校中最早开设的专门面向制造业的MBA先项目,即使到今天,该项目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仍来自于苏州的制造企业。”他特别强调,当初在建立这一项目时,全国正在大干快上针对金融资本市场的商学项目,而浙大管院的思考是--“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制造业是根本,是压舱石”。


1694417501517208.jpg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谢小云


在今天的形势下,以苏州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以及企业家,如何继续保持制造业的稳定以及未来高质量发展?谢小云教授提出了三个关键点:

(1)数智:中国的制造业要真正走到引领世界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要强调数智元素,强调数实融合进而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增长。

(2)韧性:经济发展会有周期,重要的是坚持。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周期和波折。非常重要的是,在如今外部环境激烈动荡的情况下,韧性增长必然是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企业家精神:43年前的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设立经济特区的历史性决定;今天我们共同努力探讨数实融合、数字赋能,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背景下如何韧性成长,一起努力提振我们的信心和企业家精神,是对的改革开放伟大国策以及开拓者们最好的致敬。


以智能制造为抓手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一轮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制造业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苏州一直坚持以“制造业”立市,作为全球工业大市,制造业规模已位居全国最前列,具备了旺盛的创新需求、海量的应用场景和突出的产业配套优势。在此过程中,和大学合作,打通产学研,苏州一直走在前列。

1694417546399012.jpg

苏州市工信局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 吴年康


苏州市工信局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吴年康表示,一直以来,苏州市与浙江大学紧密协作,携手打造产业集群创新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交流。2011年,校地合作共建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是浙江大学在浙江省外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工业技术研究机构,现已在产业技术研发、产业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效,有力支撑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吴年康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要积极拥抱开放合作,构建产业生态。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共同攻克技术难关、管理难题,推进科技创新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以期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学研等深度融合,实现“二三”产业联动,创造新型经济增长模式,鼓励企业加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构建灵活、高效、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数智赋能,探索亨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1694417594219151.jpg

亨通集团副总裁、亨通研究院院长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 陶雄强


在论坛上,亨通集团副总裁、亨通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校友陶雄强分享了集团在数智赋能方面的一些实践案例。亨通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采集数据形成知识图谱,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海缆系统作为国际通信数据传输的关键通道,承载着99%的国际流量。陶总特别提到了公司在海洋通信方面,如何打破技术瓶颈,通过数智化的技术攻关,解决了中国有关海缆通信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亨通人比较争气,在美国的制裁下我们攻克难关,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还降低了成本,做到了全球第三。现在从中国到亚洲、欧洲、非洲都已经建设了网络。近期,我们与三大运营商沟通还打算走得更远,建更大的网络,更多地为国家战略服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亨通积极响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提出“2028年碳达峰,2045年碳中和”的目标——以2020年为基数,到2028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40%,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累计建设和持续运营3个绿色低碳园区,20家绿色低碳工厂,打造20个绿色低碳产品。面向未来,亨通将持续深化绿色战略,走向深蓝海,走向风电、光伏、储能和氢能,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添砖加瓦,为全球清洁能源建设贡献亨通智慧,提供亨通方案。


华兴源创:数字化转型之路,从定位到实践

1694417645282429.jpg

华兴源创/工业互联事业部总经理 袁晗

华兴源创/工业互联事业部总经理袁晗在论坛上,以本企业如何从0到1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了分享。“整个数字化过程如同一段又一段的旅程,我们要知道它的起点在哪(即我在哪儿)、怎么去,以及终点在哪里。” 在袁总看来企业数字化需要遵循“起点--目标--路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她强调了明晰的定位与认知的重要性,包括对内、对外和对同行的观察。关于“要去哪”,袁晗表示,这是目标怎么定的问题:“首先是基于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然后,再把外部市场机会扫描以后,找到可做的机会,以及一直以来为什么企业取得成功,中间可持续能够做的优势,三者的交集形成聚焦的点,由此将目标圈定在此范围内。”关于“终点”,袁总以企业供应链为例,介绍了“端到端计划”和“小微供应商”协同的重要性。企业的数智化尽管底层是复杂的技术模块,但本质上其实和“控制”有关,而“控制”即管理。


决胜智慧供应链


当前数字时代需要我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件事、如何具备更高的目标?从供应链研究角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周伟华教授从护城河概念、智慧供应链构建、新时代的目标三个核心维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1694417665920365.jpg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 周伟华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711和肯德基作为两大典型例子,展现了企业如何应用数字化策略以适应和领跑市场变革。周伟华教授提到,在如今这个新的时代,基于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效率的提升,正在成为企业新的护城河,越来越多的企业聚焦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和数智赋能这样的投入和应用。他强调,构建智慧供应链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应用,更是关乎企业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周教授提出了构建智慧供应链的四个关键方向:

(1)加大智能化投入。构建智慧供应链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建立一个端到端的数字化闭环、智能化运行、灵活柔性的系统。

(2)建立数据管道能力。周教授提到,智慧供应链的构建需要依赖于数据,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他以肯德基的例子说明了数据对于市场营销和客户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3)满足业务需求的能力。算法开发和应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企业需要有自主研发和部署高质量、高效的算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算法进行优化和调整。

(4)人工智能民主化的能力。周教授强调,企业中的各级员工应该要有能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来解决问题、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在构建智慧供应链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四个关键方向,我们还要关注什么?周伟华教授提出,未来五年、十年我们可能处于的一个外部环境包括债务问题、贫富差距扩大、地缘政治紧张、自然灾害和科技进步。他强调,传统的供应链条关注成本、服务、质量,而以人工智能来讲,新时代的护城河是以人工智能更加优化成本、质量、服务。当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时,我们还需要用人工智能去增加弹性、敏捷性和可持续性。


浙派商学 圆桌沙龙

1694417688691023.jpg

围绕“数智赋能与韧性增长”话题,对于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专家而言,都有着不同的认知、理解。不同维度观点之下所形成的“头脑风暴”,也引发了一系列新认知、新思考。

数字化转型在于组织。北斗数字化转型合伙人&CMO、企业数字化转型高管教练姚翔谈到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尽管,论坛所谈论的是数字化转型,但在现实中的企业,可能会出现“一大堆人告诉你这个不好,会告诉你这个没用”,因为“它(数字化)不在技术问题,而是在于组织问题、文化问题以及人员个人发展的问题。”根据姚翔的说法,意味着中国大部分企业在接受“数字化教育”方面,任重道远。

“P”和“H”理论。以特斯拉、宁德时代为案例,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生产中心、电池事业中心总经理,GMSCM 2018级校友时良提出了有关数字化转型的理论。

“数字化转型,我认为最主要满足两个‘P’,两个‘H’。两个‘P’是‘Peopel’(人)以及‘Productivity(效率)’。怎样提升人、效率和文化,提升人的效率,这是核心的要素。此外,‘H’一个是‘Health(健康)’,二是Happiness(幸福),凡是和人类的幸福相关的都是有前景的。“

数字化战略定位。结合自身企业的实践,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咨询规划专家程炜提出的观点是,“制造的本质,就是把物料和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然后进行一些工艺的加工,我们认为所有的转型在供应链就是围绕更快、更好、更省、更低成本的目的。因此,一定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目标出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哪里。”

数字化,速度为王。结合实践,苏州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总监王晓表示,“每一个工厂上一套完整的MES代价很大,但是以自己的系统就不存在(降低)成本。而且企业一旦尝到这样的‘甜头’,就觉得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行业软件,因为所在的行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程度普遍偏低,但是我们只要在某一领域走在前面,其实就是可以领先和超越竞争对手。”

数字化的本质。基于对在数字化的实际运用情况,浙江大学-麦吉尔大学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项目、麦吉尔大学大中华区项目总监麻树群认为,“数字化实际上是一个虚拟技术,就是0到1的信息虚拟技术。但是,任何科技的推动要回到科技的本质——最终是否提高生产力。过去的一段时期,数据、信息、知识的结构,推动了今天数字化的不断价值创造。”

我国制造产业将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智改数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取得更多突破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面向未来,我们期待与行业伙伴们携手共进,共同助力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