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举办的“浙派商学”暨2026浙大MBA/EMBA项目宣介会上,管理学院院长谢小云,院长助理王小毅及浙大EMBA校友、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联袂主讲,从商学教育变革到人工智能浪潮,从个人职业发展到未来组织进化,从学术到实践,为在场近500位听众带来了一场信息量密集的思想盛宴。
未来将是“超级个体”时代
管理学院院长谢小云教授以《人—AI组队与工作的未来》为主题,深度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商学教育、组织管理、职业发展的颠覆性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浪潮下个体发展与组织变革的新趋势。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第六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他引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工作的未来》白皮书的相关数据,指出在未来的工作格局中,人主导、人机协同、机器自动化完成的工作比例将大致各占约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完全由人独立主导的工作将显著减少,而人机协作工作的占比将大幅提升。谢小云教授指出,像ChatGPT、DeepSeek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使AI成为人们工作中的可靠伙伴。在未来,人和AI的协同合作将成为一种常态,并且也将成为企业运作的基本单元。
在组织管理层面,谢小云教授认为 AI 将有力地推动组织向扁平化方向演变。中层岗位将受到较大冲击,而那些能够熟练驾驭 AI,将 AI 作为自己工作伙伴的人,将有望成为未来的“超级个体”。他强调,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将迎来“超级个体”时代,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契合的文化价值观将愈发重要,它们将成为推动组织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关键因素。

最后,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AI时代的“超级员工”,他建议个体要主动拥抱技术,“今天我们不拥抱新的知识,不拥抱新的技能,我们就会被AI替代。”同时,他建议大家加入“创新生态系统”,选择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生态系统,选择放眼全球的生态系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自2024年推出“学科交叉BEST战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商业、工程、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互融互促,致力于培养国家紧缺的交叉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人才。这一战略不仅为个体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拓展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未来可能。

“新领军者”锻造计划
为什么选择浙江大学?为什么选择杭州?“浙”里能为你带来什么?
2026 浙江大学MBA/EMBA项目宣介会上,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王小毅教授以三个问题切入,深度介绍了2026浙大MBA/EMBA项目培养体系与新政,为有志于加入浙江大学深造的学子勾勒出极具吸引力的发展蓝图。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浙江大学EMBA《战略性市场营销》课程教授王小毅
“选择浙大,就是选择站在全球经济的潮头。”王小毅教授开篇介绍了杭州与浙大的独特优势,杭州作为数字经济高地,拥有浓厚的创业氛围与完善的产业生态,而浙江大学不仅在全球排名中位居国内第三,浙江大学MBA/EMBA项目更作为CAMEA认证新标准下的首批五所院校之一获得权威认可,这将为各位未来在这里的学习提供最优资源和最佳保障。
随后,王小毅教授重磅发布2026年浙大MBA/EMBA“新领军者锻造计划”,以“科创引领、全球视野、产教融合”为核心,推出“学习链-知识建构、实践链-产业交叉、生态链-科创转化、发展链-雨林共生”四大培养链,重塑中国商科教育范式,回应新时代对管理人才的全新需求。
其中,学习链以“GREAT”培养理念(Globalization全球布局、Responsibility使命引领、Entrepreneurship科创驱动、Academic-Industry产研赋能、Transformer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变革者)为纲,构建基础素养、职业能力培养、领导力进阶以及产业深潜四阶段课程体系。
同时,管理学院推出由杨卫院士领衔的《求是科技与创新产业前瞻》以及林建华校长与罗卫东校长联袂领衔的《求是人文与新商业文明》两门“金课”,共同构成浙江大学商学教育的两个思想之翼:科技洞见、人文精神。
此外,项目采用“三导师制”,由90余位管院教授、30余位科技专家及200余位业界领袖共同指导,全面贯通知识构建与实践转化,致力于培养既懂技术、精管理,又具人文关怀与战略格局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实践链聚焦医疗、文旅、大数据等专业方向,开展学科交叉课程,组建教授院士合作团队,推动产业交叉;生态链通过“Z+训练营”“科创孵化平台”等载体,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全球布局;发展链致力于营造“雨林共生”的人才成长生态,依托广泛的校友网络与平台资源,持续赋能学员职业进阶。

王小毅教授强调,新时代的商学应为科技与工程服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正以商学为桥梁,推动科技、工程与产业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一代领军人才。
此外,项目还推出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新升级奖学金体系,涵盖“新质生产力培育计划”预审奖学金、新生奖学金、服务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专项奖学金、企航同行奖学金(针对同一企业报考)、千里奖等项目,全方位支持学生成长为面向未来的“新领军者”。

走进DeepSeek,走进浙江大学
浙大EMBA校友、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以三重独特身份——1995级求是学子、1999届杰出校友,以及2018年重返校园的深度参与者,深情分享了与浙江大学的不解之缘。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他先后深耕炼油行业、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领域,曾就职于炼油厂、恒生电子、淘宝等知名企业,并深度参与云谷学校的创办,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探索实践,始终强调AI技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

浙大EMBA校友、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
在求学经历分享中,张紫徽生动讲述了备考时的艰辛历程,以及在校期间与同窗结下的深厚情谊。他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成果:依托“浙大钉”实现校园智慧管理,借助“西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集群赋能科研创新,通过“浙大先生”智能平台推动教育变革,同时持续完善“学在浙大”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全方位数字化教育生态。此外,他特别提到Deepseek项目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突破性贡献,强调开源技术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中的关键作用。

张紫徽还深情回顾了浙大校友反哺母校的感人故事,以段永平先生的慷慨捐赠为代表,展现了校友群体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同时,他以竺可桢校长“培养领导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引,激励青年学子树立远大志向,提升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感。
在演讲尾声,张紫徽向在场同学寄予殷切期望,鼓励大家潜心完成学业,携手共进。他介绍了班级设立的助学基金,倡导同学间建立长效联络机制。最后,他引用“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诚挚邀请大家在求是园续写成长故事,共同奔赴知识与理想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