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人生如画 画如人生——书画家曹工化对话浙大EMBA学子

发布时间:2011-04-26 06:00 浏览次数:0次


 

       2011年4月22日,著名文化评论家、作家、书画家曹工化先生作客浙江大学EMBA精品讲座,分享中国中国画鉴赏的传承与感悟。在场的EMBA学生在曹先生的幽默风趣中,在中国画的水墨丹青中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讲座一开始,曹工化先生直接把画与人生结合起来,在人生当中去欣赏中国画。他认为在中国画艺术中首先要学会看画,看画比画画更重要。“画画我可以教你,一笔一画都有规律,但是看画很不容易,要看懂一幅画必须要用一生的经历来体验这幅画。”曹先生说。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在中国画里有一点技术很像我们的人生,人生总要犯错误,而人生的错误老实说是改不了的。比如在中国画里面,毛笔画在渗水的宣纸上,一笔画错就永远擦不掉也改不,就如我们的人生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在中国画里对于这一点也有办法,坏了就随它去,想办法用后面的笔墨去弥补,反而能成就一副更加出色的画。我们的人生也一样,犯了错误不能擦掉,但是可以变成人生的经验,可以成为你以后人生的借鉴,你的人生可能更美。画家潘天寿的画就独具匠心,每次做画起头,他都要居心画上一个败笔,然后千方百计,将败笔转化成妙笔,通过“制险”、“破险”赋于画之魂。

       所以曹先生告诉大家,人生也是如此,没有错误的人生实际上并不精彩。所有有成就的人伟大的人都犯过错。一个不犯错误的人也有,但他绝对是一个庸人,就像一张一笔也没画错的画一样,肯定是一张庸图,不可能变成一幅非常非常精彩的画作。

       在曹先生看来,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绘画,它在中国文化的框架上面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对待我们人生的方式,它有很多方法,你只要明白绘画的道理,可能就参透了自己的人生。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的就是画的意境,一幅画有意境才是最高境界。在中国古代最高端最主流的画是文人画,这些画家的身份是业余的,而职业的画画者被称为画匠。因为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的框架,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中国文化它有自己特殊的调子,跟西方文化不一样。文化是整体性的,如果把绘画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谁来说了算?肯定是文化人说了算,而不是画家说了算。

       鉴赏中国画首先就要了解中国画这些特有的思维方式,了解中国画相对于油画不同的侧重点,中国画不侧重结构,也不侧重色彩,而侧重意境,这也是鉴赏中国画的关键。中国画对看画的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看中国画就是看你人做的怎么样,学问怎么样,需要有足够的内涵和文化修养。所以中国画要用整个人生去体验,年轻的时候可能看不懂,中年的时候可能有一点点感觉,到老年的时候可能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

       通过曹工化先生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对中国画鉴赏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意义。

       浙江大学EMBA精品系列讲座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在学员每一次上课期间均安排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充分整合浙江大学多学科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经营管理类、人文素养类、政治法律类和生活保健类等四大类讲座,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同时邀请国内外的知名教授、企业巨头来担任演讲嘉宾,着力为学员构造高层次沟通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