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忆——浙江大学EMBA访美班级日记
这是一群成功的本土商人,其中不乏腰缠万贯者。然而,在去到现代商业文明发源地的美国,他们甘愿以学生自居,以自己的眼、耳、口,去观察、倾听和叙述。一如清末的留美幼童还保留着自己的入学登记卡,这些访美的中国商人也将自己的美国记忆流诸笔端、得以珍藏——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访美班级日记。
美国也讲“关系”
2009-10-5日 周一 芝加哥 晴 记录:班长 钱兆良(杭州VIP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天是到达美国的第一天。还没来得及倒时差,我们就立刻赶往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不过,Pual Hirsch教授凭借着有趣的凌河模拟案例课程,很快就让我们把旅途的疲惫抛在了一边。
在这堂课上,Pual Hirsch教授通过计算机模拟,向我们演示了正确的现代商务沟通技巧。案例中囊括了谈话、宴请等常见的沟通方式以供同学们选择。Pual Hirsch告诉我们,对于高管、中层及普通员工,应该加以区别并要注意主次。沟通应该至下而上,不应直接诉诸于高管, “群众基础”是必要的;当“群众认同度”达到60%之后再与上层交流也许会更为通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模拟过程中,采用“三明治”(跳过中层干部)和“排挤反对者”的做法将被扣分,不少同学都吃了这两个“损招”的苦头。让人高兴的是,我所在的一组成绩位列榜首,颇为得意,呵呵。
或许现实社会中的商务交流的复杂程度远非计算机软件能够真正地模拟,但是这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一贯强调“程序正义”的美国人,也在逐渐意识到生意中“关系”的重要性,并将之系统整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以普及。
品牌从小做起
2009-10-6日 周二 芝加哥 多云 记录:一组摄像 周瀚源(杭州盛兴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还没来美国之前,就略知“品牌”在这个现代商业社会发源地之中的举足轻重。今天能有幸聆听“整合市场营销之父”——唐•舒尔茨教授为我们讲述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机会,光是凭此,我觉得这次访美就不虚此行了。
“中国的特性使我们走到了今天,但无法让我们继续走向明天!” 唐•舒尔茨的这句话让人听着一惊。然而,对于走一步算一步的多数中国企业而言这并非危言耸听。Shopping mall里泛滥着made in china,但品牌一直是其重要的缺项。我记得大家在美国看到海尔广告的时候那种激动,这其实也是一种遗憾。品牌并非是大企业的专属;舒尔茨向我们介绍,美国企业在非常小的时候,就会制定很宏观的品牌战略,并且如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护品牌。因为,这将是企业发展后劲的源泉。
或许也正是因为整个美国的国家品牌效应,高端人才集聚于此。我们的一位华人导游,就毕业于北大并留学美国。如他这样的既熟稔于东方传统思维又经历过西方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将是立志于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追逐对象。在西北大学的这两天,我也和该校工商管理及建筑专业的华人留学生有过交流,并给他们布置了“功课”——为公司收集国外的行业资源。芝加哥一游,居然淘到一个海外人才宝库,这也算一大意外收获吧。
芝交所,商业的脉动
2009-10-7日 周三 芝加哥 晴 记录:班长 王竞天(浙江物产元通机电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 CBOT)的大名如雷贯耳,作为一位前期货行业从业者(我以前曾任浙江大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去芝交所不啻于拜朝圣之地。到了芝交所交易大厅,方才体验到现场疯狂的交易场景。伴随着这些夸张的手势、大声的呼喊,让人感受到了整个商业的脉动。
“芝交所,是美国甚至全球商业的主动脉。”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期货与期权交易所。通过交易所的公开喊价和电子交易系统,超过3600个CBOT会员交易50种不同的期货与期权产品。芝交所作为多数农产品的全球定价中心,利用期货、银行体系及债券等金融工具,集聚配置全世界的资源和资本。某种意义上,美国正是因此才能兼全球商品集散地和全球金融中心的殊荣于一身。
下午大家参观了摩托罗拉总部。景色非常漂亮,但是不客气地说,产品单一、经营保守、人机交互的非人性化和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已经让摩托罗拉走向没落。同学中不乏电信行业出身者,八方电信的总裁董国民就对摩托罗拉有些失望,认为他们的无论是销售团队构建还是展厅布置,都略显敷衍。
美国高校:开放式社区
2009-10-8-11日 周四-周日 波士顿 多云 记录:四组生活委员 卢跃敏(浙江恒晟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千禧公园、希尔斯大楼、白金汉喷泉、海军码头……8号上午,在这些景点走马观花了一圈之后,我们便告别了芝加哥,来到波士顿。访问美国名校是这一站的主题。
久闻哈佛大名,却不曾想过有一天能有机缘置身于这所世界级大学之内。很难想象世界上会有这么美丽的校园,不提那些古老的建筑、漂亮的草地,光是哈佛的学生食堂,就足以让人感叹。路过那儿的时候,带队的卫院长忽然说就在这吃吧。没有想到,这居然是美国此行吃得最开心的一顿饭,不仅味道上佳,而且价格实惠。当时就有同学感慨,名校风范往往都体现在这些细节里。趁参观间隙,我买了两支钢笔,准备带回去送给正在念高中的女儿。没准以后小家伙或许能把这两支笔重新带回哈佛来,哈哈。
参观完哈佛的后两天,我们又去了附近的麻省理工和耶鲁大学。怎么说呢,感觉各所高校气质不尽相同,不过类似的是,它们都是开放式的社区。常常都是,大伙正走着,导游忽然就说:“呐,这儿就是某某大学了哦。”开放式的兼容并包,我想这就是大学精神的要义吧。当然所谓“兼容并包”,指的也是我们这些各行各业的老总,能以浙大EMBA学员的身份为这些一流学府所欢迎,这或许也正是此行“访学”的议题之一吧。
邂逅NBA
2009-10-12日 周一 波士顿 晴 记录:六组语言官 张静(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营销部副主任)
来美至今,一切都按照日程按部就班地进行。不过,静水微澜之下却有暗流涌动。按捺不住玩心的同学们悄悄地策划起了外出看球的活动。最先冒出这个念头的是钟伟尧、董国民和周瀚源,酷爱篮球的他们将Pual Hirsch教授的凌河模拟案例现学现卖,四处串联发动群众;待到民意支持超过一半之时,再忽然向带队老师要求在计划外安排观看一场NBA球赛。遭遇“逼宫”的卫院长无奈,遂举行民意表决。表决之前,发起人四位再次遵Pual Hirsch教授所嘱,“关键人物采用特殊手段沟通”,对女生学员以延长购物时间的筹码相诱。结果,投票一致通过。
一切都那么地凑巧,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恰好在主场迎来易建联所在的新泽西网队。巧遇中国球员的同学们兴奋异常,在现场拉起了横幅并高呼口号。更为凑巧的是,现场的一位华裔网队经纪,听闻我们来自中国,竟将我们邀至VIP包厢与网队副总裁洽谈广告合作的可能性。我正好与经营杭州永通篮球俱乐部的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相熟,双方一拍即合,约好近期来华详谈。
这一次的邂逅,让我更真切地感觉到美国社会中商业力量的无孔不入。同时,这也说明,新兴的中国市场,正在激发美国商界越来越多的好奇心。无论日后结果如何,我想这也许会成为一次美妙尝试的开始。
异国庆生
2009-10-13日 周二 纽约-华盛顿 雨 记录:三组组长 钟伟尧(浙江水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年的10月13日稍微有些儿特殊,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本来我倒没有在意,经商繁忙,庆生似乎是个奢侈的想法。没想到,这个险些被遗忘的生日,被细心的导游在我们的护照信息中发现了。
凑巧的是,招商银行杭州分行经理潘惠强先生的生日晚我一天。聪明的导游一并获悉后,特意挑在13日晚为我们举办party,这样,我俩一个按北京时间,一个按美国当地时间,就都过上了自己的生日,哈哈。
其实,要是身在国内,即便没有忘记,至多也是和家人一块吃顿饭。能够在不惑之年,还能和同学朋友们一块庆祝自己的生日,听到众人为我俩唱的生日歌。我想我和潘经理一定是最幸运的。
一家“走出去”的蜡烛厂
2009-10-14-15日 周三周四 华盛顿 雨转晴 记录:一组组长 董国民(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总裁)
这天我们来到了华盛顿,并在马里兰大学的史密斯商学院中听课。课程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许多国内的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着效益随规模扩张而降低的困局,如何让让企业及其品牌在全球化进程中“走出去”,实现差异化竞争?对于中国的企业家,这一课早就该补上了。
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当日下午,我们就实地参观了一家成功“走出去”中国民企。出人意料的,这家以生产销售蜡烛为主业的公司,居然能实现15%的利润率。据原籍杭州的该公司老总介绍,之所以能在看似低端的制造业创造高额的利润,是因为设置于美国的研发设计及销售策划中心和留于国内的生产部门,使公司兼得亲近市场和成本低廉的优势,产品具备竞争力也就不足为奇。大家讨论的时候,都认为这种“联合国公司”将是今后企业发展的趋势。
外国的月亮大
2009-10-16日 周五 华盛顿 晴 记录:五组语言官 吴婷(温州瑞基测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访学行将结束,这最后的一天是用来放松的。身处美国的政治中心,林肯纪念堂、杰佛逊几年体昂、白宫及国会山庄,这些都是不可不去的。顺带地,我们还去逛了一圈outlet,大肆血拼。
在途中,我们见到了形形色色的风景和当地民众。印象至深的是当地的自然环境之好。空气清新、草木茂盛。常言所云“外国的月亮圆”是谈不上的,但是外国的月亮大、月亮低倒是真的。此外,美国人的轻松乐观让我们有些触动。即使经济不景气,往年少人问津outlet如今却频频塞车,但是一样能在他们的脸上看见无虑的笑容。那些当街跳舞的黑人保安、在酒吧里为我们即兴作曲弹唱的年轻学生,都是如此地让人难忘。
某种意义上,这些都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为支撑,所以为国人创造适意的生活条件,也是我们这些做企业的肩负的责任之一吧。
班主任点评
卫龙宝(浙大管理学院副院长):21世纪的中国商人需要全球化的视野
21世纪的中国商人需要全球化的视野。作为浙大EMBA教育的海外教学模块,出访美国正是为企业家的全球化意识查漏补缺。
这是我本人首次带团赴美,与其说我是带队老师,不如说我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学习者。本次访问了美国的五所高校,学员们在其中收获颇丰,而作为浙大EMBA教育的负责人,我也在这些世界名校的商学院中受益匪浅。特别是西北大学商学院和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它们精于对于商业领袖的培养,尤为值得国内高校学习。正是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探讨了双方长久的机构性合作的可能。
不同于往常,此次访学团是历届访美团中平均年龄最小的一届。同样不同于往常,本次团中的企业家的纪律性得到了带队老师和导游的一致称赞。不单如此,企业家们的素质也让我感慨。在紧凑的行程中,爱丽芬公司总经理沈敏燕、杭州盛兴装饰总经理周瀚源等多位老总还能抽出空来去谈生意,而八方电信总裁董国民甚至专程去看美国当地的电信光缆施工。企业家们的敬业精神让人佩服。
回忆这次旅行是那么地让人愉快,这些学员们的表现如此优异。鉴于此,我想原定的海外教学模块笔试,就此免去,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早已通过考核。
《浙商》记者 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