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基金”渐成资本新势力
商学院黄金人脉资源整合新趋势
利用商学院各类EMBA、MBA班的“同学经济圈”,组建同学基金公司,发挥同学资本,打造一个投资和融资的平台——最近,各类以PE(私募股权投资)、创投、股票投资为导向的“同学基金”正在成为各大商学院黄金人脉资源整合的新趋势。
随着国内PE、VC以及各类信托投资的不断升温,特别是有关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一经公布,使得各大商学院借助校友、同学资源开展创业合作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利用“同学经济圈”,组建同学基金公司,形成竞争合力,发挥同学资本,打造一个投资和融资的平台——最近,各类以PE(私募股权投资)、创投、股票投资为导向的“同学基金”正在成为各大商学院黄金人脉价值显现的新趋势。
根据本报记者分别针对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等采访了解的最新情况,目前大多数的“同学基金”主要以各类MBA、EMBA、总裁研修班为出资人载体,最初以“班级基金”形式出现,采用全班同学(除少数担任政企工作要职人员)自愿出资入股的方式——出资额少则每人几万元,多则以50万元甚至200万元每股为单位认购——注册成立班级基金公司,一般由班级董事会推举1-3名同学脱产管理、运作基金投向并定期向班级董事会汇报收益情况。目前各类班级基金的单体规模在几百万至上亿元不等。
创投热潮催生“同学基金”
据某EMBA学员介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同学资源、良好的同学关系是“同学基金”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立班级基金的初衷是想在毕业以后,同学们能以开股东大会的名义保持彼此间的交流。恰好赶上了近年中国股票的利好行情,在一些券商业高管同学的建议下,班级基金买的股票带来较可观的投资回报。再加上许多同学转向创业,班级董事会决定将增值后的部分基金投入一些创业项目中,于是又有了PE的色彩。”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大形势是消息、政策面利好多多。加上创业板年内开启在即,坊间有关鼓励人民币私募基金成立的消息不绝于耳,此外近些年来外资、国资PE通过帮助成熟企业上市,大把赚钱的案例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商学院“同学基金”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是这一轮金融投资行情的必然产物,同时,这种形式也很好地解决了校友间找钱、找人、找项目的问题。
不过,根据记者观察,目前大多数的“同学基金”主要仍以合伙制方式成立,尚未委托专业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在接受采访的“同学基金”中,多数发起人也表示:目前“同学基金”组成方式仍然主要基于同学间的信任关系募集资金,除少数几家以外大多缺乏第三方监管。“目前基金采取直接管理方式,直接管理成员之间没有职位分配,但所有投资项目都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决定,随着基金规模的壮大才会考虑引入专业管理人员。”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分基金的线下操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增加投资的风险度,值得引起投资人关注 。
“同学基金”的五大类型
就目前出现的“同学基金”来看,其类型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由原来的“班级基金”转化而成的“综合基金”。此种基金多包含多种投资方向,例如投资股票、短期拆借;另有一部分成立PE,投资未上市的公司股权;或成立阳光私募,入股其他信托基金等。不少较早成立的“同学基金”大多属于此种,随着投资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未来的投资策略。
第二,专注于股权投资,由同学出资,专门投资同学间的创业项目,立足于一两年后运作上市后退出,以取得丰厚回报。
第三,发起人以实业家群体为主,基金规模较大,致力于大型实业投资项目为主,并以此作为未来从实业向资本运作战略转型尝试的类型。这一类型的“同学基金”从某种程度上更应该被诠释为实业资本借助商学院的校友平台实现强强联合。其从成立之初就具备较长远的目标规划,未来致力于吸纳社会资本的加入,并最终期望转向开放式基金。
第四,以校友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赞助校内创业大赛为契机,并将胜出的创业项目作为未来投资案源类。如交大安泰校友张景溢旗下风投CID借赞助“华威杯”创业大赛发掘投资项目等。
第五,以商学院中的区域学员为主体组建的“同学基金”。如清华大学浙商总裁促进会H05班同学谢卿宝组建的迪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员均为浙商学员,注册资本就达到5000万元,主要投资方向是能源行业。
■专家点评
信任成为同学合作重要原因
⊙范晓屏
在浙江大学的EMBA班上,学员间的合作已形成几种模式:一是挖人才,如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就在EMBA同学中物色了好几位公司高管;二是资金和项目的合作;三是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同学间互为客户或者相互介绍生意的例子已比比皆是;还有一种就是成立同学基金,投资新公司新产业的。经过5年的发展,浙大EMBA已开办了13个班,招收学员近700名,吸引了包括王水福、章鹏飞、周成建等知名浙商在内的一大批精英人士,这些学员60%以上是单位的最高决策者,30%以上的学员企业资产超过了5亿元。而通过在EMBA就读,除了在两年的学习中同学间产生了较深厚的感情,增加了信任外,不少企业家在投资理念、合作方式、资源整合的观念等方面都达成了很多共识,特别是在对市场机会的识别和判断上有了共识。这也是促成学员合作的重要原因。
(范晓屏为浙大EMBA教育中心主任)
学员基金将把投资和运作分开
⊙徐飞
可以说,现在正是中国积极创业最黄金的时期。一方面在创新型国家的环境下,经济发展趋势非常好,对创业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个方面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客观上使更多的经理人选择自己创业。因此,在未来五至十年里,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将牢牢抓住创新及创业这个主旋律,这是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之前,社会上给予了MBA太多的光环,地位拔得太高,当MBA毕业生就业时,常常会感觉失落。现在把这种扭曲调整了,是理性回归到常态。商学院既要兼顾培养管理型人才,又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从职业经理人慢慢向创业型转变。现在所说的创业中的“业”已经不是一般企业的“业”,而是事业的“业”。广义的理解创业,而不应该是狭隘的认为只是创办企业,做个老板那么简单。
据调查,交大有百分之六的学员在读期间就开始创业。当然最后的运作模式还是按照规范的公司模式运行。学校给学员创业成功提供足够的准备,包括知识上、能力上、人才上的准备,甚至是资金上的准备,提供庞大的资源。目前我们也正在筹集一个类似的校友会基金,但对于目前商学院内较流行的“同学基金”,我们校方认为中间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谨慎处理。首先,这种模式如果赚钱,皆大欢喜;但在赔钱的时候,则可能会出现彼此内讧、埋怨,最后可能连同学都做不了的局面。因此,我们建立的学员基金未来是要将投资和运作分开的。其实,从法律角度来说,基金也是需要经法律批准,这也是个复杂的过程。
(徐飞为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