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贲圣林:金融衍生品的国际实践与中国机遇

发布时间:2014-12-25 07:00 浏览次数:0次

金融衍生品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论的话题。一方面,世界上许多具有悠久历史或知名的金融公司因它而轰然倒塌;另一方面,它又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将简要回顾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其风险特征,总结国际经验,并指出金融衍生品在中国发展的广阔前景。

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首先,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是依赖于基础资产的;其次,跟一般的金融产品一样,它也是一个合约。一般来讲基础资产有利率、汇率、股票、商品、股指和信用等。每一种基础资产又可细分,比如利率有短期、长期、固定和浮动。对于合约呢?基本有四大类,分别为期货、期权、远期和互换。期货和期权这两类往往属于交易所合约,算是标准化的产品,一般在场内交易。后两类为非标准化合约,即其交易事项可由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大多在场外交易,即所谓的OTC。

为便于分析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及实体经济、标的资产与金融衍生品之间的关系,本人专门建了一座“房子”(如图1所示)。图中,最下面的是实体经济,中间部分是资本市场,有债权、股票。其中上面是二级市场,下面是一级市场,左边是外汇市场,右边是大宗商品市场。再往上就属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当于在一楼(实体经济)与二楼(一级、二级资本市场跟银行信贷市场)的基础上,把金融衍生品市场建在三楼。具体来看,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就是三楼有四大类产品,期货、期权、远期和互换,而它的标的资产有五大类:汇率、信用、利率、股票和商品。“房子”的最上面虚线部分,则是结构性的衍生品。这个“房子”告诉我们,金融衍生品好比在三楼、四楼的人,要真正接地气其实不容易,换言之,金融衍生品要服务实体经济并不容易。


▲图1:实体经济、标的资产与金融衍生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

1、衍生品萌芽阶段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远期合约。13世纪英国出现商品期货萌芽,并在1571年创建了皇家交易所。1634年荷兰出现商品期权,之后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开始了有组织的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17世纪伦敦出现了金融衍生品的萌芽,伦敦交易所开始交易股票远期和期权。1710年商品期货市场在日本大阪出现。

2、商品衍生品阶段(1851-1970)

在商品衍生品阶段,主要的事件有以下几个:1851年玉米期货(CBOT),1870年棉花期货(NYCE),1876年铜、锡期货(LME),1920年铅、锌期货(LME)以及1971年饲养用小牛期货(CME)。

3、金融衍生品时代的来临

金融衍生品时代开始于1972年。主要背景是布雷顿森里体系的崩溃和美元通胀的高企不下,使得公司由利率、汇率剧烈波动所引发的避险需求陡增!197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首先推出了外汇期货。80年代中后期,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信用衍生品逐步发展起来。1993年,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出现,迎来了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第二个黄金阶段。

金融衍生品出现以后,迅速占据了衍生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衍生品基本上占了所有衍生品的99%。其中,场内交易占比比较少,基本上由场外占主导,大约是场内的30倍左右(信用衍生品一般是属于场外市场,占比一度达到10%)。场外金融衍生品由几个寡头垄断(如图3所示),举例而言,2008年摩根大通在全部衍生品的市场份额高达36%,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高盛银行和汇丰银行占比也都较大(如图4所示),上述公司的创新能力、清算能力、风险把控能力相对而言也比较强大。


▲图2:信用衍生品发展变化


▲图3:所有衍生品中金融衍生品所占比重


▲图4:场外衍生品被美国金融机构垄断情况

金融危机以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场内市场有一定反弹,但是总体来说趋势在下滑(2007年末的时候是79万亿美元,到2012年是52万亿),而场外市场的绝对地位并没有动摇(2012年又达到92.3%的规模)。从2013年日均交易量来看,英国占了48%,美国占22.77%,而日本与澳大利亚分别占比2.43%、2.4%,可见英国与美国在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所处的主导地位。二是金融衍生品的产品结构也发生变化。利率、汇率类产品表现非常好。即便是金融危机以后还创历史新高,利率类产品达到554万亿,汇率类产品到65万亿。场内市场方面,期权类产品的波动更为剧烈,而期货类规模相对平滑(在2011年6月创历史新高)。三是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得到加强。金融危机发生以后,G20、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多次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即便是场外交易也需要提高交易透明度和标准化程度。例如,合约的标准化,包括中央对手方,中央清算机制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图5:场外金融衍生品占总金融衍生品比重


警惕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巴林银行(Barings)因为尼克里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从事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而倒闭。1996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麦和希腊政府债券,而沽空德国债券。随着欧元的启动上述国家的债券与德国债券的息差将缩减,市场表现与模型预测惊人的一致,获益巨大。然而,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德国债券价格上涨,意大利债券等证券价格下跌,它所期望的正相关变为负相关,结果两头亏损。它的电脑自动投资系统面对这种原本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错误地不断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规模而造成公司巨额亏损,最终LTCM被美林和摩根等多家国际性金融机构共同接管。2007年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主要是借款人信用基础的缺失造成,而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主要是信用违约互换CDS)的高杠杆性和不恰当利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2年“伦敦鲸”事件发生在金融衍生品巨头摩根大通身上。国内方面,1995年的时候327中国国债期货事件卷起中国证券市场巨大风波。中信泰富,因为对澳元的判断错误也面临巨亏。历史时刻警惕我们要时刻注意防范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中航油新加坡则是在原油衍生品上栽了大跟头。所以我们对金融衍生品要保持充分的警觉!

认清金融衍生品的本质

金融衍生品既然有这么大的风险,是不是说我们不能做呢?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大家对金融衍生品的理解差异较大。我们需要厘清一下金融衍生品的本质。首先,从上面的定义看,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零和博弈,它不会消除市场风险,只不过是对风险进行了转移。其次,金融衍生品属于高杠杆的,保证金比例有些是12%,有些为2%,而其倒数即为杠杆比例。最后,它是风险管理的产品,我认为金融衍生品不是一个投资产品,它是一个协助投资的辅助工具。金融衍生品市场上一般有三类人,一类是套保的人,第二类是套利者,第三类就是投机者。在一个发达的市场,比如芝加哥交易所估计40%是真实的套保需求,中国市场的投机性成分可能更高一点。如何以满足合理的套期保值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为主、如何抑制市场上过多的投机性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中国即将迎来金融衍生品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商品期货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国际上排名都比较靠前。例如,大连、上海、郑州这三个交易所都是前五名。农产品前六名都是中国的,前20名有9个是在国内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合约。金属方面,第一个是螺纹钢,中国排第一名,第二名是铜。贵金属方面,白银中国还排第一名,第五名是黄金。但是金融期货发展则相当滞后。上面讲的商品期货都能排到三四五名,但是一到总体交易量的时候,我国这几个交易所的排名就下来了,主要因为金融期货发展滞后。从国际发展经验的比较角度看,现在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情况可能跟美国的70年代、80年代比较接近,那时候美国实现了从商品衍生品到金融衍生品的跨越;换句话说,中国可能会迎来金融衍生品发展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这么讲?虽然中国金融衍生品规模很小,但过去这几年场外市场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日均成交量增长了7.6倍。截至2014年6 月底,中国银行业的金融衍生品规模为26万亿元,仅相当于总资产的15.48%。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5倍。全球平均差不多为5-6倍。各类产品市场占比中,汇率类占65.14%,利率类占30.98%,商品类、权益类和信用类产品很少。


▲表1:中国衍生品品种发展情况。Yes:表示在中国可以开展并已经有一定规模;Y:未开放/批准或规模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直到最近,因为人民币利率是固定的,汇率也基本是固定的,中国银行业没什么可或需要做的金融衍生品(见表1)。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等,我们的风险管理需求会大大提高,所以金融衍生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更要理性,不要“任性”。高兴的是,新国九条给我们提出来了未来发展的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以对冲风险为目的使用期货衍生品工具。”也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真实合理的套期保值需求。

最后还是回到前文所建的“房子”。其实中国的金融有非常多的发展机会,就像二楼(资本市场)还没有充分发展,三楼(金融衍生品)更加没有发展,几乎是空的,所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如果说中国要从一个商品大国、制造业大国走向全球投资大国,而人民币还想做成为国际性货币的话,我们必须大力、有序发展金融衍生品,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方面发展之路的发展机会非常之大。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4年12月5日“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文章部分内容参考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政府参事、浙大EMBA中心主任。

来源:世界浙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