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曹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保障

发布时间:2014-05-28 06:00 浏览次数:0次

  “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利用国际公共品服务的过程。”

  5月17日,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高峰对话”论坛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博士以“中国金融走出去的现状与战略”为主题,分享中国金融如何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部署与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服务能力与企业走出去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和欧美日韩等的企业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政府应该给走出去的企业创造政治、文化、军事等等的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发展,也应该创造金融保障。

  目前,2012年的数据显示,国内银行走到海外的银行16家,网点1050个,地域涉及到49个国家,大部分90%在亚洲。在1050个网点当中,5家大型银行占了95%。海外银行资产10483亿元,五年增长了将近4倍,海外创造利润170亿美元,利润数很小,利润占比实际超过了资产的占比。

  企业方面,同样是2012年的数据,2012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878亿美元,457个项目,涉及1.6万个企业。海外设立的企业2.2万家,分布在179个国家和地区。这里有一个缺口,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企业1.6万家,但是金融机构缺只有16家。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本路径大致如下:首先一个在欧美发达地区买技术买品牌;第二个亚非拉买资源,形成海外的积累。第三步往往又回到欧美高价值地区产生效益。而我们海外大部分金融服务还是覆盖到亚洲国家,90%都是亚洲国家。

  曹彤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海外的服务能力和企业走出去的需求还不匹配;同时,与国家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不匹配,海外人民币结算体系,海外人民币派生体系,海外金融交易清算体系还不够。

 

  未来中国金融业要更多参与国际金融游戏

 

  基于此,曹彤为论坛现场的嘉宾介绍了他对于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一些展望:

  一是关于金融服务体系整体的规划和推进。海外金融机构的拓展需要循序渐进积累,且需前期亏损培育。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在境外发展逐渐成熟,这是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积累。即使如此,它的地域、网点功能和网点密度也还不匹配,需要整体的规划和推进。

  二是新型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改进和参与。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问题,参与了这样的机构设置,可以使得海外金融保障能力、海外金融服务能力迅速提升。在这方面目前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等,但是距离形成全新的价格机制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主流产业金融服务的深化与延伸。海外的金融服务行业不可能包罗万象,一定是从几个关键的领域切入,基建、加工制造业、重化工这三项显然是目前中国相对优势的产业,应该围绕这些产业去深化海外金融服务。

  四是发挥国有和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国有银行带有强烈的公共服务色彩。因此在网络、功能、业务量和盈利等方面,希望它们能够围绕经济合作银行的原理,形成新的模式的创新,超越国际。

 

(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