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魏 江:浙江经济,从群落到生态系统

发布时间:2011-08-18 06:00 浏览次数:0次

 

        浙江的经济素来被比喻为“小狗经济”,一言企业小,二言多,三言灵活且富有生气。这么多小狗聚集在同一处,他们的能量竟然远超一只单打独斗的,于是也就有了浙江各地闻名遐迩的特色产业,被称为“块状经济”。如果用生物学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聚集在一起的同一产业链上企业好比“群落”,它们分工而协作。但从1999年就开始研究产业集群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魏江说,“群落”成型之后我们应该开始着手打造一整个“生态系统”了,也就是说块状经济应该向现代产业集群进行转型升级。

        2010年11月,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由浙江省经信委公布。两批试点共有42个产业集群,他们遍布全省各个地市,几乎囊括了所有强势的特色产业。

       质变的一跃

        《浙商》: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这两个关键词,出来的基本上是有关浙江的结果。提出来要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浙江独此一家吗?其他省份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魏江:并不是这样的,要弄明白“块状经济”是什么。在浙江叫“块状经济”,在广东叫“一镇一品”,其实是一回事。块状经济主要出现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是一种经济形态。

        《浙商》:“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从字面上看似乎差别并不大,这种转型升级真的是一种惊人的一跃吗?

        魏江:产业集群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美国硅谷。它具有地理的临近性的特征,集聚在一个有限的区域,这其实就是块状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有产业的关联性,表现在产业链的纵向分工或者价值链上的关联。产业链好理解,价值链是指不同的产业节点上的企业共同创造产业的价值或品牌。

        比如绍兴,它的产业是具有相关性的,以印染为主,上游的纺织也有,再往上延伸,有做纺织的化工原材料的企业。它的块状经济非常明显,但产业集中在印染这一端,却很难去突破,这个问题已经讲了20多年了。如果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则要从最初的化工原料到最终的时装都应囊括。

        完整的产业集群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刚才说的核心的价值活动外,还应有辅助的市场体系和外围的支撑体系。辅助的市场体系有: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创新平台、孵化器、技术转移平台;外围的支撑体系有:政府部门、外地的科研机构、国外的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大家共同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它们并不属于产业本身,却可以为产业服务。而在块状经济里这些体系是很弱的。

        如何转型升级

        《浙商》: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出的背景是在2009年上半年,国际经济危机肆虐的时候,当时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抓药救市这方面的短期考虑吗?

        魏江: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浙江的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三个逆向选择。

        产业链太短了。一群企业围绕有限的价值节点展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对于创新的模仿非常迅速,专利得不到保护。

        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相对较弱。上海通用、长春一汽可以带出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但比如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巴贝领带等龙头,只是把原料买来,做点花型设计,而且这种设计基本都是对于外部的一些模仿,然后出口做OEM。巴贝曾经想做OBM,在国外打品牌,但很难,成本太高,像意大利的品牌已经是搞了上百年了,所以巴贝现在在欧洲收购企业、搞合作。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带来的是浙江产业升级比较难。

        资源集聚能力比较弱。资源不仅仅是低端劳动力,产业集群必须考虑辅助和外围系统,但是我们除了杭州、宁波可能有领带设计大师、有高校科研机构以外,浙江其他地方很少有能力能提供这些。知识密集型的辅助机构并没有介入,甚至低端资源流入,高端资源流出,企业一做大就把总部搬到上海、杭州。

        《浙商》:那到底要怎么转型升级?

        魏江:我们需要打造的是多要素协同的开放式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核心价值活动、辅助价值链、外围价值链要协同,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不同的机构要协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等也要协同。

        块状经济是封闭的,地方保护壁垒人为地割裂了不同地域间的联动,所以跨区域必须开放。还要向国外开放。宁波的杉杉、雅戈尔都是很早就开始做西服了,但他们都很难真正做起来,反而转行在其他产业上获得的利润更高,这就是封闭造成的。所以企业开始走出去,为什么不能把国外的资源整合为我所用呢,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

        《浙商》:提出块状经济要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经有两年时间了,现如今的状况如何?

        魏江:第一个作为产业集群试点样板的就是嵊州领带,他们最先搞了一个规划。但其实真正清楚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并不多,思路并不清晰,到底试点试什么?是怎样把巴贝领带提升为全球的品牌企业呢,还是要把人才、资源集聚起来呢?后来全省42个产业集群都作为试点,我觉得其实没法试了,事情本身是好事,但却变成撒胡椒面了。

        寄希望于龙头企业

       《浙商》:这么说来龙头企业的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管好自己,还需要对整个集群负责。

        魏江:是的。我们的行业协会现在很弱,更要让真正优秀有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行业。可惜的是,浙江有相当一部分的龙头企业创新能力还没有小企业强,他们没有创新动力,但却可以凭借规模、渠道,利用配套关系去压榨小企业。有战略眼光的做法是,一起提升、共同创新,建立研发联盟。

        《浙商》:龙头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知识产业保护没有到位。

        魏江:所以要探索知识产权的治理机制。像巴贝设计一个新的花型,如果没有保护的话,三五天就被别人模仿走了。所以浙江永康、绍兴、海宁等地在尝试由行业协会直接认定知识产权的做法,不用等待国家专利的漫长审批,如果谁侵权,就由当地工商行政、税务、法律部门联合起来进行执法。

        还有一块特别重要但没有重视起来的,就是文化治理和社区治理。我们要不断地让有国际视野、具有真正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一起形成良好的声誉、健康的区域竞争环境,不断推动、不断培养,所以企业家的培训很重要。一代代优秀的企业家要一起来共同维护声誉,建立好的战略联盟,眼睛看长远,利用各种手段走出去,切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体系当中。所以我说:要寄希望于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