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李 鑫: 不要盲目崇拜经济学家

发布时间:2010-03-19 07:00 浏览次数:0次

 

       在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人们似乎特别崇拜经济学家。据新浪网转载自扬子晚报09年5月15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因06年07年的股市大牛市而走红,又因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身价倍增。据说经济学家出场费3年涨了10倍。这些年经济的大起大落,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受益者。一时间,经济学家们是忙的不亦乐乎。

       经济学家的头衔不仅象征着知识更体现着权威。海归经济学家敢于发言,国内学者不甘落后,于是经济学家开始给人一种才高八斗而又忧国忧民的感受,而中国的老百姓对于经济学又知之甚少,民众对于经济学家这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倒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了。

       然而,这种现象并非好事。经济学只是社会学科的一个领域,经济学家也只不过是在他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经济学并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万能药,经济学家更不是高人一等的超级人类,他们也可能有知识缺陷,也会犯错误,老百姓把经济学家当成神一样崇拜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而经济学家自己把自己当成权威人士一样看待则是无畏的表现,这两者都很危险。

       当下不少企业家乐此不疲的高薪聘请经济学家为自己的企业建言献策,而受邀者也往往欣然前往。但是大家应该知道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国家经济宏观层面上的问题,而企业管理是微观现象,越是权威的经济学家,他们可能可以给总统做经济顾问,但他们不一定能为企业家做顾问,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长在宏观层次而非企业的微观层次。就算是微观经济学,其实那也是研究的一些比较抽象浅显的微观经济现象,和真正的企业管理完全是两码事。

       世界知名经济学家不乏因为过于自负到四处为别国经济建言献策而导致巨大失败者,美国哈佛大学的Jeffrey Sachs就是一个,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之一,学术成果丰硕,他最为出名的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成功的帮组南美的玻利维亚摆脱经济危机,他为玻利维亚开出的经济改革良方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休克疗法”,由于有了玻利维亚的成功,他一时间成了苏东后共产主义国家追捧的明星学者,他自然也以经济学权威的身份成为波兰和俄罗斯经济改革顾问,而让他身败名裂的是他不分青红皂白简单套用他在玻璃维亚所用之方法,结果让这两国迅速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混乱,而他却说既然是休克疗法,当然是要先休克而后才能见疗效,然而,波兰俄罗斯不但没有见到任何疗效反而休克了近十年,两国为轻信所谓的经济学权威付出了灾难性的代价,而Sachs教授也因自己的自负而付出了学术声誉上的惨痛损失。

       这究竟是怎么了呢?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原本和其他社会学科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却被人为的扭曲成为一门科学,然而对于科学的分类有一定深入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到目前为止,比较严谨的科学有物理化学数学逻辑学等,这些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可以说是永恒的。而社会科学则不同,他们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心理学,不同文化下的人民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他们的心理反映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的根本区别。

       做个比较极端的类比,这就好像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一样。根据混沌理论在一个高度耦合的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比如在一个紧密联接的系统中,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然而,现实世界真有这样高度耦合或精密联接的系统吗,当然没有,也就是说蝴蝶效应在极度假设的理论中可能存在,但在现实世界绝不可能存在。

       再比如说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经济学家可能说,给我这些假设我可以预测一切。然而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知道,用来撬动地球的支点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而经济学家似乎忘记现实世界这些极端假设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除了这个对不可测量因素的排除问题以外,经济学研究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经济现象往往由多个因素影响,而这多个因素之前的关系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就像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争论一样复杂。

       目前经济学家通常用的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比如通过回归方法探寻两个变量的关系,或者多个变量决定一个变量的关系,但实际上,因为他们不能准确知道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往往只能得出结论某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还是没有关系,关系是强相关还是弱相关,一般不太敢于武断的说某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有比如50%的影响。

       于是乎,经济学们可以说出两者有关系,但又不能说出有多大关系,这等于没有说,因为就算不做这个研究,直觉也告诉我们,他们之间是有关系的。

       关于经济学家的问题,这是个更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由于经济学在社会学科中的地位被认为的提升了,所以经济学家常常认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接近科学的一门学问,虽然他们十分清楚经济学不可能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基本毫无疑问的科学。

       长此以往,经济学家们逐渐习惯了自然地以为经济学就是科学这样一种心态,伴随着这种心态而产生的是他们逐渐盲目的视自己为权威的自信和自负。不过我觉得这些经济学家里至少有三类人,一种人是虽然知道经济学和真正的科学之间有本质区别,但他们为了维护经济学的突出地位会不顾一切地去维护经济学这种实际上并不真实的科学地位,这种人其实是可耻的,因为他们是出于一己之私利而违背学术道德的。另外一种人则是根本就不知道经济学和科学的本质差异,因为他们在经济学系学习,被那些不断宣称经济学是真正的科学的老师们彻底洗脑,于是他们欣然全盘接受经济学就是科学的观念而洋洋自得,这种人应该说是可悲。第三类人经历过第二类人的受洗脑过程,但在以后的不断研究学习过程中可能意识到了这种差异,但因为身在江湖(经济学知识界)身不由己(不随大流则遭排斥,挑战主流观念的文章往往难以被发表),因有发表文章从而晋升职称的巨大压力(在学术界有个流行话叫,不发表就发臭,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能发表文章你就没有职业前途),所以不得不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空谈胡扯也就习以为常了,这种人最为可怜。

       不过,这里我要申明一下,以上文字并不代表我否定一切经济学研究和所有经济学家,我们都知道,经济学里有许多非常好的理论和道理,也有许许多多经济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一些经济学家非常令人敬佩,比如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他在1974年与哈耶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位海归金融经济学家曾指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一种完美的财富实现机制,因为有创业理想和发财抱负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创办公司然后上市发行股票,这样就相当于提前实现了财富,而美国整个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提前实现机器。这位经济学家因为是在美国知名商学院金融学博士毕业,所以自然醉心于这种美式金融模式,于是鼓吹这种财富提前实现的金融模式是最完美的。

       然而,我们知道,这种财富提前实现是有个前提的,即总要有人不顾一切的提前支付这笔财富,也就是那些买了这些并未创造出财富的年轻公司股票的股民们,而且因为财富还并未创造出来,所以,要想维持这种财富的不断提前实现,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要有股民买进卖出这种其实已经与实物财富脱钩的金融证券,并通过这种虚拟的方式不断在交易中实现财富。很显然一部分人的财富实现只能是另一部分人财富的转移,这中间并没有真实财富的实现。

       这种金融经济或者财富提前实现在经济运行良好的时候是快速的并且大量的,然而一旦实体经济出现危机,这种金融经济也必然出现断裂。更糟糕的是,如果金融虚拟经济太过于发达而且金融交易太过于复杂,一旦金融系统自身出现问题,则可能造成雪崩式的灾难,甚至严重影响实体经济。这正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真实景象,美国人依靠金融经济,在过去几年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却同时埋下了祸根,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体化更让整个世界几乎无一能够幸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应以为傲的美国式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不仅让辉煌一生的格林斯潘晚节不保,更让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同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祸害了世界。

       目前经济学界,由于对经济学定位的扭曲以及盲目模仿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两大问题的影响,大多数经济学研究其实毫无价值,所以大多数经济学家也其实并不值得我们盲目崇拜。

       老百姓因为没有太多的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于是盲目崇拜所谓的经济学家,这当然有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问题;不过有些经济学家过于自负,目空一切,凡事都要发表点意见,当然也应该承当重要的责任,所以我奉劝大家一不要盲信他人,二不要误导民众。

       最后,还是那句话: 不要盲目崇拜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