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钢谈儒商:半部论语中的企业管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恰当的情感投入
孔子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义,古代写作義。上面是个“羊”,指猎物;下面的“我”,古代是一种割肉的刀具。所以,“义”在古汉语里是“拿着工具对收获物进行分配”的意思。可见,中国古代推崇的君子,就是掌握分配的人——也就是管理者。
而利,从“刀”,从“禾”,代表的是生产活动。可见,“小人”代表追求生产更多的东西的人,是被管理者。
由此,张钢认为,君子和小人,在古汉语中,其实不带今天我们认为的情感色彩,只是他们的社会分工不同。
孔夫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其实也并不带现代人认为的性别歧视或贬义。孔子其实是用跟女性打交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管理者应该如何处理好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且光有物质联络是不够的,需要情感的投入,还要掌握恰当的分寸,太多太少都不行。
“治大国如烹小鲜”
——大企业多元化管理不能一刀切
烧小鱼的时候,如果你动不动就用大铲子狠狠地给它一铲子,不可能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鱼:小鱼肉嫩,没等出锅,就被铲成肉泥了!
小鱼是国民经济,铲子是制度。如果管理者不懂国民经济,今天一铲子,明天一铲子,今年鼓励种果树,明年鼓励养鱼,国家经济就会像锅里的小鱼一样崩溃。
所以,管理就要像“烹小鲜”一样,小心翼翼掌握好火候。多元化的大公司,就跟大国治理一样,最好不要用一刀切的统一命令来管理企业。张钢建议:不如激发各个事业部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君子不应“大智若愚”
——牛顿做不了管理者
中国对君子的要求是要具备“五德”:恭、宽、信、敏、惠。
张钢认为,作为管理者,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智慧,但是管理者只要有普通人的智慧就可以了。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别人理解不了的程度,比如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就当不成管理者,只能在某个领域做个智者。比如牛顿,他一生未婚,晚年养了一只猫。牛顿很喜欢这只猫,专门在自己的房门下为这只猫开了个猫洞,以便它出入。后来,这只猫生了一只小猫。牛顿大喜,又找人在原有猫洞的旁边,再为这只小猫开了个更小的猫洞,以便小猫出入。张钢认为,牛顿虽然是位大科学家,但他为小猫开洞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管理者的理论——小猫也可以走大猫的猫洞嘛!
“君子”(管理者)不需要太聪明,但君子应该“为生民请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读书好的人,管理军队,就是儒将;管理企业,当然就是儒商。儒商,就是经读书明理,拥有了君子的五德,而成为企业的管理者的人。张钢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