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读|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专业学位系统

单银木

04春季班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内容简介

单银木:钢结构为百姓筑巢

   “推进节能降耗与低碳环保建筑,我国钢结构产业迎来了战略性发展契机!”2010年12月7日,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配套体系的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杭萧钢构(6.73,-0.11,-1.61%)挂牌。

  一个有力的瞬间,让产业从此不再雾里看花。

  一个有力的瞬间,把企业过去和未来一并举起。

  一个有力的瞬间,给我们打开追溯的大门,追寻杭萧钢构,追寻董事长单银木拓荒的足迹。

  8合1,与钢结缘

  上世纪80年代初,同龄人还徜徉在校园,成长在父母呵护下,家境贫寒的单银木早就把自己丢进社会,自食其力了。

  从学徒工做起,养成了“每天多学一点、每天多干一点”的习惯,不到20岁他就被委以重任管理整个工地。23岁,他已带领一支队伍闯荡上海市场。1993年,在家乡萧山,他的名下已拥有杭萧金属构件厂、打火机厂、锅炉辅机厂等应市而生的8家工厂 。

  机会是一种视野。

  1994年的一次日本之行改变了他。

  在日本建筑工地,单银木着实惊呆了:不用一砖一瓦,没有飞扬的尘土,听不到搅拌机的轰鸣声,只有熟悉的电焊弧光在不停地闪烁。原来可以像搭积木似的建房子!原来发达国家的摩天大楼是用钢结构建的!

  钢结构,这个陌生而新奇的概念一下子闯入他的脑海,再也挥之不去。

  千山飞越,万里孤鸿。

  当他兴奋地告诉大家在国外的见闻,决定转产时,迎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掰着指头数数,全国就那么几座轻钢厂房,还是外国人干的,‘陪绑’也没咱的份!”“放着眼前稳定的钱不赚,去搞那些摸不着门儿的东西,谁敢保证不打水漂?”

  说服不了大家,那就只好分道扬镳。单银木以高价收回合伙公司股份,紧接着以最快的速度把不相干的设备卖掉。眼看着好端端的设备被当成废铜烂铁处理掉,那些不理解的员工急了,偷偷地跑到银行告他资不抵债......

  目标越清楚,解决冲突和权衡利弊得失越容易。

  在众人的不解中,他轻快地挣脱了出来。1994年12月20日,萧山轻型钢房制造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更名为杭州杭萧钢结构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一条与钢结缘的不归路。

  原来的合作伙伴的确没猜错,在巴特勒、ABC等国际巨头羽翼所及的重点工程,中国钢结构企业真没有“陪绑”的份儿。

  只有自我激励才能真正被激发起来。

  1997年10月,一个“陪绑”的机会终于来了——安徽省“951”重点工程奇瑞汽车发动机厂房国际招标,经过精心准备,单银木带领团队来到现场。第一轮议标结束,美国公司轻松胜出。随后传言美方已中标,合同已经敲定,只等翌日签字。其他公司打道回府,杭萧团队一致选择“多留一天”。

  不言而喻,就是一份力量。

  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当太阳升起,一份全新的设计方案摆到评委面前,通过改进受力模式,不仅节约35%钢材,而且更加安全,这样,同样材料、同等工期,杭萧钢构投标价能比美国公司整整低出约20%!

  杭萧钢构出人意料地胜出了!凭借设计和价格优势,他们一举打破了国际巨头垄断的格局,开创了中国钢结构厂房用钢量标准。奇瑞“951”工程,当年亚洲最大的单体工业厂房,成了中国新型钢结构行业的一张世界级名片。

  脚力在行走中增强,能力在挑战中迸发。

  随后,在大连精工船舶工程、北京西普工程等一系列大型国际招标,杭萧钢构一路虎口夺食。钢结构厂房开始普遍推广,国内钢结构企业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几年后,轻钢厂房领域前三甲无一例外是中国企业。

  从轻钢结构做起,到带领中国钢结构突出重围,杭萧钢构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天道酬勤,竞者无疆。

  此时,一个更大的梦想在单银木心中升腾——设计、制作、安装中国人自己的高层钢结构大厦!

  技术是关键,一大批专家汇聚在杭萧钢构旗下,全力投入研发。

  没有土地,单银木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因缺乏资金而搁置,只打好地基的土建楼,杭萧钢构斥资2000万收购了这家房地产公司。

  没有国家标准可采纳,没有技术软件可应用,成批的数据全靠人工来计算,杭萧人所挑战的岂止是自己!

  不用一砖一瓦,像搭积木似的神速,这楼可盖得变了味。大厦建到十多层时,看到那些“苗条”的钢柱,不禁让人更加担心:这么高的楼,柱截面怎么也得1.1米,他们倒好,中间钢柱不过50厘米,外围只有60厘米,不出问题才怪呢!举报电话打到杭州市建委,接下来就是停工一个多月专题论证。

  2001年夏,西湖以优雅而平静的姿态等待着消息。

  “首创比纯钢结构更抗压、更耐热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抗燃;首次采用电渣高频焊接技术;首次为整个建筑做超声波探伤。杭萧钢构构件优势很强!”

  “与同等面积的钢混、砖混建筑相比,实际使用面积要多出5%-8%;可以缩短一半建筑工期;具有良好的空间感,能够灵活规划和设计空间;节能节地节材。这是21世纪的绿色建筑!”

  没想到,耗时耗力,动用了各路知名专家的论证会成了高层钢构新技术推介会。

  工程尚未收尾,美国“911”事件爆发,世贸大厦纯钢结构受热变软成了议论的焦点。而在中国,正在建设的杭州瑞丰大厦这个问题居然得以解决!关注、购买、合作的目光一下子投了过来。

  “全部采用钢砼组合的矩形钢管,彻底改变了传统钢筋混凝土建造方式,中国建筑史由一家民营企业来改写!”24层的瑞丰大厦就这样戴上了“中国第一楼”的桂冠,成为建设部推广的科技示范建设工程,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

  1到1,甘为钢痴

  就在“第一楼”销售火爆,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火的时候,单银木做出了一个果敢的决定:退出房地产市场。决定下达,四周一片唏嘘——

  在行业缺乏政策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放弃房地产这个来钱的行当,岂不是很愚,很傻!

  其实,在单银木心中,早已把企业分成了两个角色:一是游牧民,哪儿肥沃就向哪儿去;二是农民,一门心思种自己的地,还要为来年积攒种子。

  比较国内外企业,单银木最大的感触是国外企业最关注“怎么做赚钱”,即如何降低成本、优化流程、理顺组织结构、提高客户满意度。他们专注于精耕细作,于是就有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专业水平。

  而中国企业更关注“做什么最赚钱,什么是热点”。放眼四周,什么赚钱快干什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企业比比皆是,大型国企也不例外。游牧民式的思维必然带来游牧民式的结果。

  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命题——1996年,我国钢材产量首次过亿吨,1999年,建设部、冶金部联合下发文件推广钢材。2001年,建设部印发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已经引起了国家重视。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我们才刚刚站在起跑线上,只有全力以赴,只有以钢为纲,任何时候都不能跑偏!”

     布了未来的局,解了现有的困。

    “做精轻钢结构、继续发展重钢结构,进一步研究开发钢结构住宅”,杭萧之路进一步明晰了。

  “昨日秦砖汉瓦,今日杭萧钢构”,一个更加坚定的信念从杭萧人心中升起。

  知行合一,一笔宕开。

  2001年12月,钱塘江边红垦农场,总投资3个亿,长460米,宽198米,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杭萧钢构钢结构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破土动工。8.7万平方米,相当于11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如此超大规模的厂房,那个年代很多人戏称“看了会让人发疯”。

  2003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代码为600477的杭萧钢构股票挂牌上市。一家因规模不够未被列入扶持上市名单的小公司,居然3个月就自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至今仍是一个奇迹。3年后,他们成为中国钢结构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为二期生产基地扩建融得数亿资金,而同期受扶持的很多企业连股份公司还没组建起来。难怪人说杭萧“快得让人眼晕”。

  因为自豪所以关注。

  2005年1月7日,新华社向全国发布通稿:“总建筑高度达331米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耸立在武汉最繁华的地段,这座68层直插云霄的钢结构摩天大楼由杭萧钢构设计、建设,从此结束了我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国外垄断的历史。”

  “这是我国第一座由土建改为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用2.4万吨国产优质钢材打造,原来只能盖到50层,改建后面积增加了3万多平米,大大降低了造价。”

  从轻钢结构入门,到多高层、超高层钢结构的跨越,10年间,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杭萧钢构携手共进,一大批优秀科研人员聚集在杭萧钢构周围。“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高到精”,住宅钢结构的蓝图徐徐展开。

  一套成熟的钢结构住宅体系需要结构体系、构件选型、墙体材料、生产组织、施工管理全面配套。简单地把混凝土换成钢材,不仅用钢量大,而且结构不合理,造价还高,直接影响到产业化推进。

  系统研发、集成创新。

  2004年,高层建筑钢砼组合结构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由同济大学与杭萧钢构联合主编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经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审核,已颁布实施。这年,杭萧钢构独立承担建设部科研攻关项目——《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发与产业化》,这是“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与关键技术”,集团从此全面进入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领域。

  楼板系统在整个建筑结构工程量中占比很大,施工方法直接影响工期、造价与施工质量。

  博采众长,独树一帜。

  历经两年研发,杭萧钢构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崭新的面貌颠覆了传统,为我国钢结构楼板工程提供了一条新路子,填补了国内空白。

  “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总体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04 年9 月,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团队给予很高的评价。同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正入万山圈子中,一山放出一山栏。

  要让钢结构住宅“高、大、轻”,就必须解决与其配套的“三板体系”——楼承板、内墙板、外墙板。这条路上,他们刚刚走了三分之一。

  仅仅是一块墙板,如何让它集纳环保、隔音、保温、防火、轻质诸多功能?

  研发重点直指墙体灌浆配料、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等。

  “每一项试验都要反复循环,有的甚至达到上千次,58项试验,80次冻融试验,你想想看,加起来是多少?”那是一个几何级数字,连总工程师杨强跃一时也算不出来。

  失败、失败……

  只要心里有口泉,就不怕寒冷的封埋。

  从早期企业研发中心十几名研究人员,到与浙江大学联合组建“浙江大学杭萧钢构研究开发中心”,而后发展成为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再到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杭萧钢构研发队伍一路壮大到 300多人。

  “不经历失败才是危险的”,单银木只这一句话。

  “不停地烧钱却无任何回报,我们究竟图什么?”一些股东也开始质疑市场潜力。

  不松口、不理睬、不动摇。单银木清楚他们是快成长市场上的一头“慢牛”。

  “要做就做最好的!”非但没有止步,他们反而斥巨资从德国引进两条全球领先的CCA板生产线用于生产内外墙板。

  于是,围绕完善技术,降低成本,研发团队开足马力向前推进。与此同时, 22 层员工宿舍楼试验项目开工,为高层钢结构住宅进行全面的工程实践。

  暴风雨呼啸而至。

  2007年2月12日至3月16日,杭萧钢构股票连续10个涨停板,股价从4.14元涨到10.75元,累计涨幅超过159%,股票风波袭来。

  电话此起彼伏,股民骂声不断,监管机构接连进驻,社会舆论压力重重。

  “我们确实没有参与,不必解释,干事就行!”总经理办公会上,面对大家的焦躁和抱屈,单银木跟以往一样平静、寡言。

  质疑和曲解是成长的食粮。

  2007年,杭萧钢构再次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汉德邦CCA板全面通过ISO9001-2000/ISO14001/OHSAS18001 三标一体认证,开始畅销欧美市场。

  同年,CCA板获得“新型墙体材料”、“科技新产品”及“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等认证,成为我国绿色、生态化的重要新型墙体材料,与钢结构住宅大跨度、大空间,分隔灵活以及施工快捷等特点相得益彰。

  1到8,筑巢百姓

  风雨坚定了最初的梦想,岁月丰富了漫长的坚持。

  历经15年的守望和积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结构住宅终于站起来了。

   “可以节约一半混凝土,而钢材用量并不增加,建筑材料还可以重复使用;相同建筑面积室内空间增加5%-8%,新式保温节能墙体把室内空调消耗降到过去的 1/6;不需要一次性模板,能避免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建设工期可以缩短一半,而且抗震耐火。综合成本已与传统结构持平,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

  行成于思。

  这么多年来,单银木内心一直充满了忧虑,随着近几年灾情频发,这份忧虑愈加深重。

  我国是世界上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增建筑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就在这一片造楼热土上,“短命建筑”层出不穷,大量“青壮年”建筑化作浓烟和瓦砾,上演着一场场非正常“死亡”的惨剧,导致了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30年。在重复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严重相悖,更与科学发展观南辕北辙。

  同时,日复一日的开山采石,轰鸣的挖掘机在无情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色,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果仍然执迷于传统的建造方式,不进行建筑业革命,我们的环境和资源还能支撑多久?

  我国每年因装修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车祸,可是有多少人还生活在石棉内墙环境中?

  上海等地重大火灾,难道只是追究施工责任这么简单?外墙保温材料易燃,就像穿了件沾过油脂的大衣,多少家庭处在潜藏的危险中?现在的保温墙体20年后又该怎么办?

  频繁的地震和伤亡,我们为什么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坐等事情发生,即使全国人民都上阵救援,生命没了其意义又何在?建设真正的“安居工程”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越来越注重民生的今天,钢结构住宅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在节能减排压力剧增的今天,钢结构住宅是国家的战略性利益。

  是抱着苟且的思想,还是以觉悟之心,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是守住“阵地”自给自足,还是携手同仁,推而广之?

  单银木深信,杭萧钢构的选择是一个实业人的朴素选择,是实业人的真实使命。

  以住宅钢结构为纲。

  2010年,杭萧钢构已经把工程做到了令世界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州亚运会主会场,上百件钢结构作品享誉海内外,但是“为百姓筑巢”作为主营方向已经牢牢锁定。

  打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格局,形成设计、生产、施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由构件制造商向节能环保、人性化建筑系统集成供应商转变,让更多的百姓从钢结构住宅中受益,杭萧钢构给自己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

  “重操旧业”。

  单银木再次进入房地产的提议得到了董事会的一致赞同。

  2010年,万郡房地产(包头)有限公司成立,在这个抗震烈度设防高的区域建设大规模高层钢结构住宅,让百姓更加安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业成于道。

  2010年12月7日,杭萧钢构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天,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住建厅党委书记、厅长谈月明亲临萧山,国内首个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杭萧钢构挂牌,中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拉开帷幕。

  “通过对既有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与规模扩建,力争在5至10年内形成全国性布局的钢结构住宅生产基地,建成年产1500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生产与配套能力,在行业内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实现社会责任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单银木简短的发言两次提到社会责任。

  细心的人发现,早在两年前,杭萧钢构厂区那醒目的理念——“昨日秦砖汉瓦,今日杭萧钢构”就悄然变了,代之以“实施精品战略,铸就百年杭萧”。

  专气至柔。

  只关注自己的“三分三”,不左右摇摆,与杭萧钢构的一线员工聊天,你很快就能发现他们的共性。

  “东方不亮西方亮不适合杭萧,而是一条路走到底,只要清楚一条路”。

  走进高层,无论是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拥军、集团总工程师杨强跃还是工会主席吴传标,无不是这样简单自然的表达。

  集团各个层面竟然如此默契。

  江南的雨,密密绵绵,细腻安静。

  杭州庆春路,瑞丰大厦,两颗心在热烈地碰撞。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就是走出粗放式增长和低水平扩张的迷局,就是用品牌来引领产业发展”!

  “钢结构住宅是个大行业,但没有形成大产业,走精品之路,品牌是杭萧必然实现的涅槃”!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2009年11月,肖作国,这位与单银木一起在钢结构行业躬耕多年的老朋友,从世界500强企业必和必拓移师杭萧,出任集团总裁。

  知止而静。

  生在如诗如画的江南,单银木对宋代山水画情有独钟。为什么观山情钟于山,观海情溢于海,那是因为每幅画都值得细细品咂,每幅画都需要用心去照亮!

  从小看惯了钱塘潮,多少人为它惊涛拍岸、浪卷天际的气魄所摄,而在单银木眼里,美在远方,在最初那条若隐若现、默默前移的白线,那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